光風霽月:清朗舒暢的境界
“光風霽月”一詞出現在中國古代詩文中,用以描繪美好的景色和怡人的氣候。它的字面意思是:
- 光風:光明的和風。
- 霽月:雨後晴朗的月亮。
“光風霽月”的景象象徵著天地清朗、萬物祥和、心胸開闊的境界。它常用來形容:
- 自然風光宜人: 清風徐徐吹拂,明月高懸夜空,景色明淨秀麗。
- 政治清明昌盛: 國泰民安,社會安定,政治清明。
- 個人心胸豁達: 心情舒暢,襟懷坦蕩,不為俗事所擾。
“光風霽月”典故與應用
典故出處
“光風霽月”最早出自南朝宋代劉義慶的《世説新語·賞譽》。其中記載了王徽之的故事:
王徽之在山陰,與郗子為鄰。子瞻每暫出,輒命徽之護其家。徽之出,輒題壁,雲:「此亭可息」。子瞻歸,見題,欣然,雲:「徽之真高人也!」後又出,徽之復題雲:「可讀」。子瞻歸,笑曰:「不如初回也」。於是子瞻自題其亭曰「兩見」。
故事中,王徽之兩次為郗子照看家宅,並在牆上題字。第一次題為“可息”,第二次題為“可讀”。這體現了王徽之心胸豁達,不拘泥於世俗禮節,正如“光風霽月”般的清朗。
應用場景
如今,“光風霽月”一詞依然被廣泛使用,應用於多個領域:
- 文學作品: 常用來描寫優美的自然景色和人物的高尚品質。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政治領域: 形容國泰民安、政治清明,表達對美好社會的追求。例如,「我們共同努力,構建光風霽月的新時代。」
- 個人修養: 鼓勵人們修身養性,保持心胸開闊,不為外物所擾。例如,「我們要學習古代聖賢,追求光風霽月的人生境界。」
表格:光風霽月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領域 | 應用 | 例句 |
---|---|---|
文學作品 | 描寫自然景色 | 夕陽西下,晚霞明滅,一派光風霽月的景象令人心曠神怡。 |
政治領域 | 形容國泰民安 | 在黨的領導下,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和諧,呈現出光風霽月的盛世景象。 |
個人修養 | 追求心胸豁達 | 面對人生的坎坷,我們要保持光風霽月的心態,坦然面對,不屈不撓。 |
小結
“光風霽月”不僅是一種優美的文學意象,更是一種值得追求的人生境界。它提醒我們,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開闊視野,追求內心的寧靜和清明,成就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光風霽月」如何被運用?
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光風霽月」是一個重要的意象,它通常指代晴朗的天氣和美好的景色。古人常用它來描寫自然風光,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人生的感悟。
作品 | 作者 | 朝代 | 運用方式 |
---|---|---|---|
《詩經·邶風·燕燕》 | 無名氏 | 周代 | 「燕燕於飛,頡之頏之,頡之頏之,君子歸矣。」 |
《楚辭·離騷》 | 屈原 | 戰國 |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
《後漢書·張衡傳》 | 範曄 | 東漢 | 「靈均既奏,曲終而奏,乃引節自歌,其聲暢亮,氣韻閒和,如飄風迴雪,清商妙曲。」 |
《世説新語·言語》 | 劉義慶 | 南朝宋 | 「謝公與人圍棋,俄而爽朗朗復一大聲笑,諸人皆驚。公曰:『但見眾人困,聊攝精神爾。』」 |
《滕王閣序》 | 王勃 | 唐代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
《赤壁賦》 | 蘇軾 | 宋代 | 「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
《春夜喜雨》 | 杜甫 | 唐代 |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
《飲湖上初晴後雨》 | 蘇軾 | 宋代 |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光風霽月」在古代文學作品中被運用於多種不同場景,可以表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它既可以用來描寫自然景色,也可以用來表達人物的心情,還可以用來烘托氣氛。
需要補充的是,由於資料庫限制,以上只列舉了部分例子,還有更多古人運用「光風霽月」的例子可供參考。
為何「光風霽月」被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
表格
關鍵詞 | 釋義 |
---|---|
光 | 光明、燦爛 |
風 | 清爽、和煦 |
霽 | 雨過天晴 |
月 | 明亮、皎潔 |
解析
「光風霽月」出自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原文為“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後世簡稱為“光風霽月”。
為何「光風霽月」被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
因為「光風霽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自然、人生和社會的一種理想狀態。其中:
- 光: 代表光明、開朗、積極的胸襟。
- 風: 象徵着清新的風氣和自由的思想。
- 霽: 喻示着雨過天晴,充滿希望。
- 月: 寓意着光明、圓滿和美好的未來。
「光風霽月」代表了一種恬淡寧靜、心胸開闊、樂觀向上的精神境界。它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追求內心的寧靜和精神的自由。
「光風霽月」的文化內涵:
- 自然觀: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崇尚自然,認為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光風霽月」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美的欣賞和對自然規律的尊重。
- 人生觀: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人生的意義在於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光風霽月」象徵着一種超脱世俗、心胸開闊的人生境界。
- 社會觀: 中國傳統文化主張建立一個和諧、安定、充滿希望的社會。「光風霽月」代表了中國人對理想社會的美好憧憬。
「光風霽月」在當代社會的影響:
- 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光風霽月」依然受到人們的喜愛,它提醒人們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 在藝術創作中,「光風霽月」也經常被用作主題,表達藝術家對自然、人生和社會的思考。
- 在社會生活中,「光風霽月」也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鼓勵人們追求和諧、美好、充滿希望的未來。
總結
「光風霽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了中國人民對自然、人生和社會的美好追求。在當代社會,「光風霽月」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提醒人們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併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而努力。
光風霽月:內涵與應用
光風霽月,出自宋代詞人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原句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之後的“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一、光風霽月的含義
光風霽月,指的是光明和煦的風,以及晴朗明淨的月色。它比喻開朗豁達的心情,或者美好的景象。在成語典故中,光風霽月也指代清廉正直的官吏,比喻他們為官清正,不貪不腐。
詞彙 | 釋義 | 用法 |
---|---|---|
光風 | 指明亮和煦的風 | 形容環境美好、心情舒暢 |
霽月 | 指晴朗明淨的月色 | 形容景色秀麗、心情平靜 |
光風霽月 | 光明和煦的風和晴朗明淨的月色 | 比喻開朗豁達的心情,美好的景象,清廉正直的官吏 |
二、光風霽月在文學作品中的應用
光風霽月經常被用於文學作品中,用來描寫人物的性格和情懷,或者刻畫美好的景象。
-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之後接着寫到“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借光風霽月表達了詞人曠達的胸襟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 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户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以光風霽月形容祖國的大好河山和人民的豪邁氣概。
- 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用光風霽月描繪了離別的傷感和對友人的祝福。
三、光風霽月的現代意義
在現代社會,光風霽月仍然是一個褒義詞,它代表着積極向上、光明磊落的精神風貌。我們可以將其運用到各個方面:
- 個人的修養:我們應該培養寬廣的胸襟和豁達的心態,以光風霽月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 社會風氣:我們應該倡導清正廉潔的社會風氣,讓光風霽月之風吹遍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 文化建設:我們應該創作更多反映光風霽月精神的作品,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總之,光風霽月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成語,它代表着美好的品格和理想,值得我們去學習和追求。
光風霽月意思 & 深入解析
光風霽月,這個成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形容的是一種美好的景象,就像陽光明媚,和風徐徐,景色明朗,令人心曠神怡。但是,你知道光風霽月究竟是什麼意思嗎?它又有哪些典故和用法呢?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這個成語吧!
光風霽月的字面意思
首先,讓我們從字面上理解這個成語。
- 光風:指陽光和煦,微風輕柔。
- 霽月:指雨後初晴的月亮,天空晴朗潔淨。
結合起來,光風霽月就描繪出一幅美好的景象:陽光燦爛,和風輕拂,天空澄澈,月光皎潔。
光風霽月的引申意思
除了字面意思,光風霽月還具有更深層次的引申含義:
- 比喻光明磊落,心地坦蕩的品格。
- 比喻政治清明,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的盛世景象。
- 比喻文章風格清新淡雅,意境高遠。
光風霽月的典故
據説,光風霽月的典故出自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説新語·言語》一書。書中記載了一個名叫王祥的故事。王祥的父親去世後,繼母對他十分刻薄,冬天讓他睡在牛棚裡,還逼他去河裡鑿冰取魚。王祥雖然受盡折磨,卻始終孝順待人,不改其志。後來,朝廷徵召賢良,王祥被舉薦為官,他的事蹟也傳遍了天下。有一天,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雪,王祥正準備外出巡視,這時他看到路邊有一位老人凍得瑟瑟發抖,便脱下自己的衣服給老人披上。老人感動地流下了眼淚,並説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這句話後來被人們稱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也成為了光風霽月的典故之一。
光風霽月的用法
光風霽月可以用在各種場合,例如:
- 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色或社會環境,例如:”春天到了,大地呈現出一片光風霽月的景象。”
- 讚美人的品格高尚,心胸寬廣,例如:”他是一位老革命家,一生光明磊落,像光風霽月一樣令人敬佩。”
- 形容文章風格清新淡雅,意境高遠,例如:”這篇文章文筆優美,如光風霽月般讓人心曠神怡。”
光風霽月表格
成語 | 光風霽月 | 風光霽月 | 霽月光風 |
---|---|---|---|
注音 | ㄍㄨㄤ ㄈㄥ ㄐㄧˋ ㄩㄝˋ | ㄈㄥ ㄍㄨㄤ ㄐㄧˋ ㄩㄝˋ | ㄐㄧˋ ㄍㄨㄤ ㄩㄝˋ ㄈㄥ |
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言語》 | 宋代僧惠洪《冷齋夜話》 | 南朝梁元帝蕭繹《金樓子·立言》 |
意思 | 陽光和煦,和風徐徐,景色明朗,令人心曠神怡。也比喻光明磊落,心地坦蕩的品格。 | 風光美好,景色明朗。 | 雨後初晴月光皎潔,天空晴朗潔淨。 |
用法 | 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色或社會環境,讚美人的品格高尚,心胸寬廣,形容文章風格清新淡雅,意境高遠。 | 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色或社會環境。 | 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色,讚美人的品格高尚,心胸寬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