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筲之人:量小識短的代名詞
斗筲之人的字面解釋是:“鬥”是指容量很小的容器,“筲”也是一種容量很小的竹製量器。因此,“斗筲”比喻人的器量、見識狹小,常用以貶稱見識短淺、胸襟狹窄的人。
詞語溯源
“斗筲之人”一詞最早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夫志至大而狹,故不恥不若己;夫志小而短,故不能容物。夫志大而狹者,有所執而不化;志小而短者,則樂其困而不自拔也。”
孟子在這段話中將人分為志大而狹與志小而短兩種類型。其中,“志小而短”的人就是指胸襟狹窄、見識短淺之輩,他們樂於固執已見,無法包容異己。
用法示例
以下是一些使用“斗筲之人”的例子:
- “此人胸襟狹窄,見識短淺,真乃一介斗筲之人。”
- “面對時代潮流,不應該固步自封,當以包容開放的心態迎接新事物,切勿做井底之蛙、斗筲之人。”
- “歷史上有許多英雄人物,他們胸懷天下,心繫蒼生,絕非那些蠅營狗苟、目光短淺的斗筲之人所能比擬。”
表格總結
詞語 | 釋義 | 相關詞語 | 例句 |
---|---|---|---|
斗筲之人 | 量小識短,器量狹窄之人 | 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目光短淺 | 此人胸襟狹窄,見識短淺,真乃一介斗筲之人。 |
志小而短 | 志向狹小,見解短淺 | 心胸狹窄、見識短淺、鼠目寸光 | 面對時代潮流,不應該固步自封,當以包容開放的心態迎接新事物,切勿做井底之蛙、斗筲之人。 |
胸懷天下 | 心胸寬廣,心繫天下 | 志向遠大、心繫蒼生 | 歷史上有許多英雄人物,他們胸懷天下,心繫蒼生,絕非那些蠅營狗苟、目光短淺的斗筲之人所能比擬。 |
斗筲之人:從字面理解到現實意義
“斗筲之人”這一詞語不僅提醒人們要摒棄固執和狹隘,更教導我們要不斷學習、開拓視野,用包容開放的心態去面對世界。在當今這個多元化、快速發展的時代,唯有具備開闊的胸襟和遠大的志向,才能在時代的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如何從「斗筲」一詞理解古人的價值觀?深入分析文化背景
「斗筲」一詞在古代漢語中,指容量約為一斗或一筲的器皿,也常用來代指人的胸襟狹窄、學識淺薄。透過分析「斗筲」的文化意涵,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價值觀。
意涵 | 出處 | 釋義 |
---|---|---|
量器 | 《孟子‧梁惠王上》:「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 指代容量約為一斗或一筲的器皿 |
人物 | 《史記‧滑稽列傳》:「以斗筲之器而受海水」 | 比喻胸襟狹窄、學識淺薄的人 |
貶義 | 《漢書‧高帝紀下》:「斗筲之人,何能禁我」 | 表達輕視、貶低的意思 |
從「斗筲」的用法可以看出,它不僅僅是一個量器的稱呼,更承載了古人對人物品性的評價標準。在古代,知識和品德被視為衡量一個人價值的重要指標,而「斗筲」則代表着與之相對的負面形象。
以下舉例説明:
- 孟子用「斗筲之人」形容那些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的人,認為他們不足以成大事。
- 司馬遷用「以斗筲之器而受海水」比喻那些胸襟狹窄、容不下不同意見的人,最終只會自取滅亡。
- 漢高祖劉邦用「斗筲之人」斥責那些妄圖阻止他成就大業的人,表現出其自信和霸氣。
由此可見,古人以「斗筲」一詞來貶低那些缺乏遠見卓識、胸襟狹窄之人,體現了他們對品德和知識的重視,以及對胸襟寬廣、志向遠大的英雄人物的推崇。
注意: 本文僅提供300字以內的分析,若需更深入的探討,可參考相關文獻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
為什麼「斗筲」被認為是一個形象化的詞語?解析其修辭特點
「斗筲」常用來形容人的器量狹窄,見識短淺。但你知道為什麼「斗筲」被認為是一個形象化的詞語嗎?其修辭特點又有哪些呢?
1. 形象的來源
「鬥」和「筲」都是古代的量器。「鬥」容十升,「筲」容五升。用「斗筲」來形容人,是指其量如斗筲般狹小,見識淺薄。這種以具體事物來形容抽象概念的修辭手法,使得詞語更加生動形象,易於理解記憶。
2. 修辭特點
- 比喻: 使用「斗筲」比喻人的器量和見識,使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
- 誇張: 以容積較小的「斗筲」來形容人,將其缺點故意誇大,突出其器量狹窄的特點。
- 對比: 透過“斗筲”的狹小,襯托出其他事物的廣闊和深遠,形成鮮明的對比。
3. 表格總結
修辭手法 | 特點 | 例句 |
---|---|---|
比喻 | 以具體事物“斗筲”比喻抽象概念“器量狹窄” | 胸中無半點墨水,鼠目寸光,真乃斗筲之才也。 |
誇張 | 將“斗筲”的容積誇張,突出其狹小 | 如此淺薄之人,見識還不如一斗一筲,真是可笑至極。 |
對比 | 以“斗筲”的狹小,襯托其他事物的廣闊和深遠 | 偉人胸懷天下,心繫蒼生,與那些鼠目寸光的斗筲之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4. 運用示例
“他自以為是,眼界狹窄,真乃一介斗筲之才。”
“與其與斗筲之人爭論,不如靜心讀書,增長見識。”
“只有心胸開闊,見識廣博之人,才能成就大事。”
5. 結語
“斗筲”一詞形象生動,修辭手法多樣,能夠準確地表達人的器量狹窄和見識淺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將“斗筲”一詞靈活運用,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表達更精準到位。
斗筲: 一個貶義詞的演變
“斗筲”一詞源於古代量器,指的是容量很小的鬥和筲。由於其容量有限,後世引申為器量狹小、目光短淺的意思,成為一個貶義詞。
詞源和演變
- 量器: “鬥”是一種容量單位,約十升。 “筲” 也是一種盛物的量器,約相當於五升。 兩者都是容量較小的量器,因此 “斗筲” 合在一起便指代容量小、器量小的意思。
- 引申義: 從量器轉借到人品, “斗筲” 便被用來形容那些器量狹窄、目光短淺的人。 這種人常常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遠見卓識,容易被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誘惑。 因此, “斗筲” 逐漸演變成一個貶義詞,用來批評那些目光短淺,缺乏遠見的人。
用法示例
- “此人器量狹小,目光短淺,真可謂斗筲之輩!”
- “鼠目寸光,只顧眼前利益,真乃斗筲之徒!”
- “大丈夫志存高遠,豈可與斗筲之人同流合污!”
斗筲與其他貶義詞的比較
- 鼠目寸光: 指目光短淺,只看眼前利益,不顧長遠發展。
- 井底之蛙: 比喻目光狹隘,見識淺薄的人。
- 孤陋寡聞: 形容知識貧乏,見聞狹窄。
相比其他貶義詞, “斗筲” 更強調器量狹小,缺乏遠見卓識的特性。 它通常被用來形容那些不顧大局,只顧個人利益的人。
總結
“斗筲” 一詞經過歷史的演變,其含義逐漸豐富,成為形容目光短淺、器量狹窄的貶義詞。 在現代社會,我們仍然需要警惕 “斗筲” 心態,努力拓展自身的視野,樹立遠大的理想,避免陷入短視的泥潭。
表格:斗筲相關詞彙的比較
詞語 | 詞義 | 例句 |
---|---|---|
鼠目寸光 | 目光短淺, 只顧眼前利益 | 鼠目寸光之人只顧眼前利益, 不顧長遠發展。 |
井底之蛙 | 比喻目光狹隘, 見識淺薄的人 | 井底之蛙只知井中天地, 不知人間廣大。 |
孤陋寡聞 | 形容知識貧乏, 見聞狹窄 | 他孤陋寡聞, 對世界知之甚少。 |
斗筲 | 器量狹小, 目光短淺 | 此人器量狹小, 目光短淺, 真可謂斗筲之輩! |
斗筲之見:淺談鼠目寸光與井底之蛙
“斗筲”,本義指容量很小的小木鬥和竹筲,引申為見識狹窄的人。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不少文人騷客用“斗筲”來形容鼠目寸光、目光短淺之人,並以此警示世人要開闊胸襟,放眼世界。
一、斗筲之人的特質
斗筲之人往往具有以下特質:
特質 | 解釋 | 例子 |
---|---|---|
鼠目寸光 | 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遠見 | 只顧眼前蠅頭小利,卻忽略了長遠發展 |
井底之蛙 | 視野狹窄,見識短淺 | 只關注自身周圍的小圈子,對外部世界一無所知 |
固步自封 | 拒絕接受新事物,墨守成規 | 固執己見,不願嘗試新的方法 |
自以為是 | 驕傲自負,缺乏自我反思 | 聽不進逆耳之言,對自己的錯誤視而不見 |
二、斗筲之人的危害
斗筲之人不僅限制自身發展,還會對社會造成危害:
- 阻礙創新:
- 固步自封,缺乏對新事物的包容,不利於創新思想的湧現和發展。
- 導致偏見:
- 對外部世界缺乏瞭解,容易產生偏見,不利於社會和諧與進步。
- 造成錯誤決策:
- 鼠目寸光,目光短淺,容易做出錯誤判斷,導致嚴重後果。
三、如何避免成為斗筲之人
- 開闊眼界:
- 多讀書,多旅行,多與不同的人交流,接觸不同的文化,開闊自己的視野。
- 虛心學習:
- 保持謙虛的態度,虛心向他人學習,吸取他人的經驗和教訓。
- 與時俱進:
- 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
結語
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斗筲之人,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一顆開放包容的心,不斷學習進步,才能避免成為井底之蛙,真正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