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大門外牆,它就像房子的臉一樣,決定了給人的第一印象。台灣的天氣潮濕又多颱風,外牆的保養真的不能馬虎,不然沒幾年就會出現壁癌或油漆剝落,看起來超掉漆的。我鄰居阿明去年才花了大錢重新粉刷,結果選錯油漆,遇到梅雨季就開始起泡,現在整面牆看起來像長痘痘一樣,超慘的。
說到外牆材質的選擇,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最近很流行的清水模雖然好看,但價格不便宜,而且施工難度高,萬一遇到技術不好的師傅,做出來反而會很像毛胚屋。傳統的磁磚雖然比較普通,但耐用度沒話說,像我老家用了20年的二丁掛,到現在還是很堅固,只是款式比較老氣就是了。
材質類型 | 優點 | 缺點 | 適合氣候 |
---|---|---|---|
磁磚 | 耐用、好清潔 | 款式較傳統 | 多雨潮濕 |
油漆 | 成本低、顏色多 | 需定期維護 | 乾燥少雨 |
石材 | 質感高級 | 價格昂貴 | 各種氣候 |
清水模 | 現代簡約 | 施工難度高 | 少雨地區 |
最近發現很多新建案開始用特殊塗料,像是會自動分解汙垢的光觸媒塗料,或是能調節溫度的隔熱塗料。雖然單價比較高,但長期來看可能更划算。我表哥在台中買的新房子就是用這種,他說夏天室內真的比較涼,冷氣費省了不少。不過這種新技術的耐久性還有待考驗,畢竟台灣的紫外線這麼強,不知道能撐幾年。
除了材質,外牆的設計也很重要。現在很多人會在外牆加裝格柵或植生牆,不但美觀還能遮陽。我家隔壁的咖啡廳就在外牆種了爬藤植物,夏天經過都覺得特別涼快,而且看起來超有文青感。只是要提醒大家,植物牆的維護很麻煩,要定期修剪澆水,不然很容易枯死或引來蚊蟲,反而更頭痛。
大門外牆多久要清潔一次?專家建議這個頻率最剛好
最近好多鄰居都在問,大門外牆到底要多久清一次才不會看起來髒髒的?其實這個問題真的要看你們家的環境狀況啦!像我家住在馬路邊,灰塵跟汽機車廢氣超多,差不多兩個月就要擦一次,不然那個黑垢厚到都可以寫字了。專家是說啊,一般住宅區的話,半年清潔一次就差不多,但如果是商業區或工業區附近,可能就要更勤勞一點。
先來看看不同環境的清潔頻率建議:
環境類型 | 建議清潔頻率 | 常見髒污類型 |
---|---|---|
一般住宅區 | 6-12個月 | 灰塵、蜘蛛網、雨漬 |
馬路邊 | 2-3個月 | 黑煙垢、油污、灰塵 |
工業區附近 | 1-2個月 | 化學粉塵、金屬微粒 |
海邊 | 3-4個月 | 鹽分結晶、沙塵 |
我自己清潔大門外牆的小撇步是,先用長柄刷子把蜘蛛網跟灰塵刷掉,然後用稀釋的洗碗精水噴一噴,等個五分鐘讓污垢軟化,最後用高壓水槍沖洗。如果是頑固的黑垢,可以試試看小蘇打粉加白醋,這個天然配方對環境比較友善啦!記得清潔的時候要戴手套,有些陳年污垢真的滿毒的。
天氣也是影響清潔頻率的關鍵喔!像現在夏天颱風季,大雨過後外牆常常會留下難看的水痕,這種時候就要趕快處理。而冬天濕氣重,容易長黴菌,建議可以趁天氣好的時候用漂白水稀釋噴一噴。其實只要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看到髒了就隨手清一下,這樣大門外牆就能常保乾淨,客人來家裡也比較有面子啊!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為什麼大門外牆會發黴?3個常見原因與解決方法」。其實這個問題在台灣特別常見,尤其是梅雨季節來臨的時候,潮濕的天氣加上通風不良,黴菌就特別容易找上門。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最常遇到的狀況,還有實際處理的小技巧,讓你家門口不再黑黑髒髒的。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通風不良」的問題。很多公寓大樓的門口設計都是內凹式的,空氣不流通,濕氣積在牆面上散不掉。特別是如果門口又堆了鞋子、雨傘這些雜物,更容易擋住空氣對流。建議可以加裝一個小型的排風扇,或是定期把雜物收好,讓空氣能夠自然流通。如果是透天厝的話,可以考慮在門口加裝雨遮,避免雨水直接潑到牆面上。
第二個原因是「防水工程沒做好」。很多老房子的外牆防水層隨著時間老化,雨水就會慢慢滲進牆壁裡面。這種情況最明顯的就是下雨過後,牆面會出現明顯的水痕,久了就會長黴。解決方法可以請專業師傅來重新做防水,或是自己先用防水漆塗抹看看。不過要特別注意,如果是大面積的滲水,還是建議找專業人士處理比較保險。
最後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是「日常清潔不當」。很多人習慣用濕抹布直接擦拭門口的牆面,但其實這樣反而會把水分留在牆上。正確的做法是用微濕的抹布擦拭後,馬上用乾布擦乾。如果已經有黴斑的話,可以用稀釋的漂白水(1:10的比例)輕輕擦拭,記得要戴手套和口罩喔!
原因 | 解決方法 | 注意事項 |
---|---|---|
通風不良 | 加裝排風扇、保持門口整潔 | 避免堆放雜物阻礙空氣流通 |
防水層老化 | 重新施作防水工程或塗防水漆 | 大面積滲水需找專業師傅 |
清潔方式錯誤 | 使用乾濕布交替擦拭、漂白水除黴 | 處理黴菌時要戴口罩手套 |
另外要提醒大家,如果是住在海邊或特別潮濕的地區,除了上面這些方法外,也可以考慮在門口放除濕盒或除濕機。特別是現在夏天到了,午後雷陣雨頻繁,更要特別注意門口的濕氣問題。平常也可以多觀察牆面的狀況,發現有小黑點就要趕快處理,不要等到整片都發黴了才來煩惱。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大門外牆油漆怎麼選?防水耐髒的關鍵在這」,其實選對油漆真的差很多!台灣氣候潮濕又多雨,外牆漆沒選好不用半年就會開始剝落或發霉。我自己前陣子才幫老家重新粉刷,跑了幾家建材行跟老師傅討教,整理出一些實用心得跟大家分享。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油漆的「防水性」,特別是台灣夏天颱風多,牆面經常要承受大雨沖刷。建議選擇「彈性水泥漆」或「矽樹脂漆」這類產品,它們的分子結構比較密實,水氣不容易滲透。記得上次颱風過後,鄰居家用普通水泥漆的牆面都出現水痕,我家用彈性漆的就完全沒事。
再來是「耐髒度」也很重要,大門外牆最容易沾到灰塵、油煙和雨水痕跡。可以選擇有自潔功能的「光觸媒漆」,或是添加防污配方的「氟碳漆」。這邊整理個簡單比較表:
油漆種類 | 防水性 | 耐髒度 | 適合環境 | 價格區間 |
---|---|---|---|---|
彈性水泥漆 | ★★★★☆ | ★★★☆☆ | 多雨潮濕地區 | $800-1200/加侖 |
矽樹脂漆 | ★★★★★ | ★★★★☆ | 沿海高鹽分地區 | $1500-2000/加侖 |
光觸媒漆 | ★★★☆☆ | ★★★★★ | 都市空氣污染嚴重區 | $2000-2500/加侖 |
氟碳漆 | ★★★★☆ | ★★★★☆ | 商業大樓或高級住宅 | $2500-3000/加侖 |
施工前記得要把舊漆層處理乾淨,有剝落或發霉的地方一定要刮除。師傅教我用高壓水槍沖洗牆面最徹底,等完全乾燥後再上底漆。底漆千萬不能省,它能增加面漆的附著力,特別是老房子牆面多少都有點鹼性,不上底漆很容易造成漆面起泡。
顏色選擇上,深色系雖然看起來比較氣派,但在台灣的烈日下容易吸熱,可能會加速漆面老化。淺色系反而比較耐用,米白、淺灰這類中性色最耐看也最不顯髒。如果想用特殊色,建議挑選有添加UV防護的產品,才不會沒多久就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