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變化真的大,有時候早上出門還涼涼的,中午就熱到爆,這種時候有個「季節判斷表格」真的超實用!特別是對那些容易過敏或是要規劃旅遊的朋友來說,掌握季節變化超級重要。今天就來分享一個我自己整理的小工具,讓大家可以快速判斷現在到底是什麼季節。
說到季節判斷,其實台灣的氣候真的很特別,有時候明明已經立冬了,卻還是熱得像夏天。這時候就要看幾個關鍵指標啦!下面這個表格是我根據中央氣象局的資料,加上自己這幾年的觀察整理出來的,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季節 | 平均溫度(℃) | 常見天氣 | 服裝建議 | 注意事項 |
---|---|---|---|---|
春季 | 18-28 | 陰晴不定 | 薄外套+短袖 | 注意過敏原 |
夏季 | 28-35 | 午後雷陣雨 | 透氣短袖 | 防曬補水 |
秋季 | 22-30 | 晴朗少雨 | 薄長袖 | 日夜溫差大 |
冬季 | 12-20 | 東北季風 | 保暖外套 | 注意保暖 |
像現在七月中,雖然已經進入夏季尾聲,但根據表格來看溫度還是偏高,出門還是要記得帶傘防曬,因為午後雷陣雨還是很常發生。我自己會把這個表格存在手機裡,要出門前快速看一下,就能知道今天大概要怎麼穿衣服。
有時候玩遊戲也會遇到季節變化的問題,像之前玩MSN的Spades遊戲時,就發現遊戲畫面會隨著季節改變背景,春天是櫻花、冬天是雪景,還滿有趣的。不過現在MSN遊戲區好像已經關閉了,真懷念以前跟朋友線上打牌的時光。說到遊戲,其實季節判斷對遊戲玩家也很重要,特別是那些戶外運動類的遊戲,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才能選對裝備啊!
1. 什麼是季節判斷表格?新手必看懶人包
最近好多朋友在問「季節判斷表格」到底是什麼東西,其實它就是一個超實用的工具,專門幫你快速掌握台灣四季的氣候特徵和注意事項。不管是剛來台灣的外國朋友,還是對季節變化比較沒概念的在地人,有了這個表格就不用再擔心穿錯衣服或帶錯裝備出門啦!
台灣雖然地方不大,但因為地形關係,南北氣候還是有差。這張表格把台灣分成北部、中部、南部和東部四個區域,每個季節該注意什麼都幫你整理好了。像是梅雨季什麼時候來、颱風季要注意哪些事,甚至連適合的穿搭和必備物品都列出來,根本就是生活小幫手。
季節 | 時間範圍 | 氣候特徵 | 注意事項 |
---|---|---|---|
春季 | 2-4月 | 溫差大、潮濕多雨 | 準備薄外套、隨身帶傘 |
梅雨季 | 5-6月 | 連續陰雨、悶熱 | 防潮用品、快乾衣物 |
夏季 | 7-9月 | 高溫炎熱、午後雷陣雨 | 防曬、補充水分 |
秋季 | 10-11月 | 涼爽舒適、偶有颱風 | 薄長袖、注意天氣預報 |
冬季 | 12-1月 | 北部濕冷、南部溫暖 | 北部要保暖衣物、南部溫差大 |
這張表格最棒的地方在於它把台灣特殊的氣候現象都考慮進去了。像是春天的「乍暖還寒」、夏天的「午後雷陣雨」、秋天的「秋老虎」,還有冬天北部那種刺骨的濕冷,表格裡都有提醒。對於剛接觸台灣氣候的人來說,真的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不用再經歷「早上穿太多熱到爆,晚上穿太少冷到發抖」的窘境。
除了氣候資訊,表格還會隨季節推薦當季活動。比如春天可以去看櫻花、夏天適合去海邊、秋天是登山的好時機、冬天當然就要泡湯啦!這些都是在地人才知道的季節限定玩法,對安排旅遊行程也很有幫助。而且表格每年都會根據氣象局的資料做更新,不用擔心資訊過時的問題。
2. 為什麼需要季節判斷表格?生活達人告訴你,這其實跟台灣多變的天氣息息相關。我們常說「一日如四季」,早上出門還涼涼的,中午就熱到爆汗,這種時候如果有個簡單的參考表格,就能快速掌握當季該注意什麼。尤其是現在氣候越來越極端,傳統的節氣判斷已經不夠用啦!
你知道嗎?光是看溫度計還不夠,因為體感溫度會隨著濕度變化。像我阿嬤就常說「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但現在五月都熱到要開冷氣了。這時候有個表格對照就超方便,不用在那邊猜來猜去,直接看數據最準。
季節區間 | 平均溫度 | 建議穿著 | 注意事項 |
---|---|---|---|
3-5月(春) | 20-28°C | 薄長袖+外套 | 注意早晚溫差,易過敏 |
6-9月(夏) | 28-35°C | 短袖+防曬 | 補充水分,小心午後雷陣雨 |
10-11月(秋) | 24-30°C | 短袖+薄外套 | 颱風季,隨身帶傘 |
12-2月(冬) | 15-22°C | 毛衣+大衣 | 北部濕冷,南部日夜溫差大 |
這表格可不是隨便做的喔!我整理氣象局資料加上自己這幾年的觀察,發現台灣的季節真的越來越難捉摸。像去年11月居然還出現30度高溫,根本是夏天延長賽。有了這個表格,至少可以根據當下的溫度區間,快速找到對應的準備方式。
最實用的是「注意事項」那欄,像春天容易有霧霾,表格提醒要帶口罩;夏天午後雷雨來得急,看到表格就會記得隨身帶摺疊傘。這些小細節都是生活智慧累積下來的,不用每次都重新摸索超省時間!
3. 如何製作自己的季節判斷表格?3步驟搞定!最近天氣變化大,常常搞不清楚現在到底是什麼季節對吧?自己做個季節判斷表格其實超簡單,而且超實用,以後看溫度、濕度就能馬上知道現在該穿什麼衣服、吃什麼當季食材,生活會方便很多喔!
首先你要準備好這一年來的氣象資料,可以從中央氣象局網站下載,重點要記錄每個月的平均溫度、降雨天數和濕度。這些數據不用太精確,大概抓個範圍就好,畢竟我們是要做生活用的參考表格,不是要寫氣象論文啦!
第二步就是整理出你覺得重要的季節特徵。像我自己會特別注意這幾點:
季節判斷指標 | 春季 | 夏季 | 秋季 | 冬季 |
---|---|---|---|---|
平均溫度範圍 | 18-25°C | 26-35°C | 20-28°C | 10-20°C |
每月降雨天數 | 15-20天 | 10-15天 | 8-12天 | 5-10天 |
體感特徵 | 潮濕微涼 | 悶熱潮濕 | 涼爽乾燥 | 寒冷乾燥 |
最後就是把這些資料做成方便查閱的形式,可以用手機備忘錄、Excel或是直接寫在月曆旁邊。我自己是做成小卡片放在皮夾裡,隨時都能拿出來對照。記得要留點空白處,因為每年氣候都不太一樣,可以隨時補充調整才實用。像是去年冬天就特別冷,我就把冬季的溫度範圍往下修了2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