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是什麼?這個概念在中醫養生裡經常被提到,簡單來說就是人體裡的溫暖能量,像是身體自帶的小太陽一樣。台灣人常說的「氣血充足」其實就跟陽氣息息相關,特別是現在夏天冷氣吹太多、冰品吃太兇,更容易讓陽氣不足,整個人變得懶洋洋的沒精神。
先來看看陽氣充足的表現,和陽氣不足的差別:
陽氣充足表現 | 陽氣不足症狀 |
---|---|
手腳溫暖不怕冷 | 容易手腳冰冷 |
精神好不嗜睡 | 整天疲倦想睡覺 |
消化功能正常 | 容易脹氣拉肚子 |
臉色紅潤有光澤 | 面色蒼白或暗沉 |
台灣潮濕悶熱的天氣其實很耗陽氣,特別是上班族整天待在冷氣房,又愛喝手搖飲加冰塊,不知不覺就在消耗體內的陽氣。我阿嬤以前就常唸說「呷冰傷身」,現在才懂她是在講要顧陽氣的道理。中醫認為早上7-9點是補充陽氣的黃金時間,這時候曬曬背、吃頓溫暖的早餐,比喝什麼提神飲料都有效。
說到補陽氣的方法,台灣人最愛的四神湯、薑母鴨其實都是老祖宗的智慧。生薑、桂圓、紅棗這些食材之所以常出現在養生食譜裡,就是因為它們能溫補陽氣。最近很流行的「三伏貼」也是利用夏天陽氣最旺的時候,把藥貼在穴位上驅散寒氣。不過要提醒的是,如果已經有上火症狀像是口乾舌燥、便秘,就不適合再補陽氣了,這時候反而要多吃些綠豆、冬瓜來平衡。
最近身邊好多朋友都在講「養陽氣」,但到底什麼是陽氣?中醫説的陽氣到底是啥?簡單來說,陽氣就像是我們身體裡的「小太陽」,負責溫暖、推動和保護我們的身體機能。中醫認為陽氣充足的人,整個人看起來精神奕奕、手腳溫暖,做事情也比較有幹勁;相反地,如果陽氣不足,就容易覺得疲倦、怕冷,甚至免疫力也會變差。
在中醫理論裡,陽氣和陰氣是相對的概念,兩者要平衡身體才會健康。陽氣主要來自先天遺傳和後天養護,像是飲食、作息、運動都會影響它的強弱。特別是現代人常熬夜、喝冰飲、吹冷氣,這些習慣都在不知不覺中消耗我們的陽氣。
常見陽氣不足的症狀
身體部位 | 可能症狀 |
---|---|
全身狀態 | 容易疲勞、精神不濟 |
四肢 | 手腳冰冷、容易抽筋 |
消化系統 | 食欲差、容易腹瀉 |
免疫力 | 經常感冒、傷口癒合慢 |
想要補充陽氣,其實可以從日常生活做起。早上曬曬太陽是最簡單的方法,尤其是背部曬太陽,中醫說這是「督脈」所在,能直接溫補陽氣。飲食方面可以多吃些溫熱性的食物,像是薑、蔥、蒜、羊肉這些,但記得要根據自己體質調整,不要補過頭反而上火。運動也很重要,但不要太激烈,快走、八段錦這種溫和的運動反而更適合養陽氣。
很多人以為陽氣是虛無縹緲的概念,其實它表現在我們身體的每個細節裡。比如說早上起床的狀態、面對壓力的反應、甚至是月經週期的規律,都跟陽氣息息相關。中醫師在看診時,常常會透過把脈、觀察舌苔和問診,來判斷一個人的陽氣是否充足,再根據個人體質給予調理建議。
為什麼現代人容易陽氣不足?5大原因解析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說自己整天累累的、手腳冰冷,中醫師說這可能是「陽氣不足」的症狀。其實現代人的生活習慣真的很容易消耗陽氣,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最常見的5個原因,看看你是不是也中招了?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熬夜成癮」,現在人手一機,睡前滑手機根本是標配。中醫認為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膽經和肝經運行的時間,這時候不睡覺,等於在透支身體的陽氣。第二個是「冷氣吹整天」,台灣夏天熱到爆,很多人辦公室冷氣開超強,一整天手腳都冰冰的,這樣會讓寒氣入侵,陽氣當然越來越弱。
再來是「飲食不忌口」,夏天喝冰飲、吃生冷食物雖然很爽,但長期下來會讓脾胃功能變差。中醫說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虛寒的話,陽氣生成就會受影響。還有「缺乏運動」,現在人上班坐一整天,下班又懶得動,血液循環差,陽氣自然沒辦法好好運行全身。最後是「壓力山大」,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情緒緊繃,這種長期緊張的狀態會消耗大量陽氣。
原因排名 | 陽氣不足主因 | 具體表現 |
---|---|---|
1 | 熬夜睡眠不足 | 黑眼圈、精神不濟 |
2 | 過度吹冷氣 | 手腳冰冷、容易感冒 |
3 | 飲食太寒涼 | 消化不良、腹瀉 |
4 | 缺乏運動 | 容易疲倦、肌肉無力 |
5 | 長期壓力大 | 失眠、焦慮 |
其實這些問題在台灣特別常見,尤其是上班族幾乎全中。像我自己以前也常熬夜追劇,早上起來整個人都虛虛的,後來調整作息真的有差。還有同事夏天貪涼,冷氣直接對著吹,結果月經來痛到不行,中醫師說這就是寒氣積在子宮的典型症狀。飲食部分更不用說,手搖飲文化太盛行,很多人一天一杯冰奶茶根本是日常,但這些都是慢慢在消耗我們的陽氣啊!
什麼時候最容易流失陽氣?這些時段要特別注意
最近天氣變化大,身邊好多朋友都覺得特別容易累,中醫師說這跟「陽氣不足」有關。其實啊,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些時段特別容易讓陽氣偷偷溜走,如果不注意的話,長期下來身體就會變得虛弱。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關鍵時段,這些時候真的要特別小心!
首先就是凌晨3-5點,這個時間是肺經運行的時段,如果這時候還沒睡覺,或是睡眠品質很差,陽氣就會像開著的水龍頭一樣一直流失。很多熬夜工作的朋友應該都有經驗,這個時間點特別容易覺得冷或是打噴嚏,這就是身體在提醒你陽氣不夠啦。
再來是早上5-7點,大腸經活躍的時間。這時候如果賴床不起來,或是起床後沒有適當活動,陽氣就沒辦法順利升發。我阿嬤都說「早起三朝當一工」,真的不是沒道理,這個時段起床稍微動一動,整天精神都會比較好。
最後要提醒的是晚上11點到凌晨1點,這是膽經值班的時間,中醫說「十一點不睡,不要臉;一點不睡,不要命」,雖然聽起來有點誇張,但真的很有道理。這個時段如果還在滑手機、追劇,陽氣消耗會特別快,第二天起床就會覺得特別累。
時段 | 經絡 | 注意事項 |
---|---|---|
凌晨3-5點 | 肺經 | 務必保持深度睡眠 |
早上5-7點 | 大腸經 | 避免賴床,適度活動 |
晚上11-1點 | 膽經 | 最好已經進入睡眠狀態 |
除了這些特定時段,其實飯後30分鐘內也是陽氣比較弱的時候。很多人習慣吃完飯馬上洗澡或是運動,這樣其實對身體很傷。我自己的經驗是,飯後稍微坐個15分鐘,等食物消化一下再活動,整個人會舒服很多。特別是現在夏天,很多人喜歡飯後馬上喝冰飲,這真的是大忌啊!中醫師說這樣會把消化食物的陽氣都澆熄,長期下來脾胃功能會越來越差。
另外要特別提醒上班族,下午3-5點膀胱經運行的時候,如果一直坐在位子上不動,陽氣也會卡住不順。這時候最好起來走動一下,或是做點簡單的伸展,我都在辦公室放個小保溫瓶裝溫水,這個時間喝幾口暖暖身子,真的很有幫助。記得以前不懂這些,下午常常喝冰咖啡提神,結果越喝越累,現在改成喝溫熱的桂圓紅棗茶,精神反而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