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中國歷史時期,突顯意義深遠。隋文帝滅北周,建國隋朝,國祚僅三十八年。隋煬帝承其父志,興建運河、長城、馳道和大興城、東都洛陽,統合國家資源,促進文化交流。
| 外交上,隋朝對外族採取接受和融合策略,建立唐朝開放風氣之先兆。隋朝受突厥侵擾,經長孫晟之計,使突厥東西分裂。蕭琮稱亡西梁,隋軍滅南朝陳。賴冼夫人安撫,嶺南歸附。(隋唐原共犯為開皇之治)
| 隋煬帝即位後,徵高句麗,民變不斷,羣雄各自為政,李淵於太原起兵,滅隋。宇文化及弒隋煬帝,自立為帝,王世充、竇建德等起兵。隋朝殘餘勢力歸附東突厥,唐平東突厥後,楊政道回中原,隋國撤銷。(隋煬帝為隋朝的終結者,楊廣積極進取、完備體制,並自稱開皇之治)
| 316年,北周武帝滅北齊,統治華北及西南,雖國勢強盛,北周宣帝過於揮霍,百姓不滿。楊堅輔政,消除異己。581年,北周靜帝禪位楊堅,楊堅登基為隋文帝,中國結束分裂局面。(北周宣帝因驕奢淫逸而亡國。楊堅的上位奠定了隋朝基礎。(一統天下-中國自從南北朝開始分裂)
| 政治制度上,隋朝確認三省六部制,確立中央集權制度;實行科舉製,完善官吏選拔製度;此外,設置政事堂議事制度、監察制度、考績製,強化政府機制,對唐朝及後世政治制度影響深遠。軍事上,隋朝在繼續推行府兵制的基礎上加以降革,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減輕農民負擔。為鞏固隋朝發展,隋文帝和隋煬帝興建了隋唐大運河、隋長城、馳道以及大興城與東都洛陽。(此處著重敍述隋朝的政治、軍事和經濟措施,並提到加強朝廷控制和建設基礎設施。)
| 隋朝結束中國亂世局面,為之後鼎盛的唐朝奠定基礎,其歷史意義極為重要。唐朝初期政治體製承襲隋制,地方官制亦不斷完善,隋文帝廢除北週六官制度,設立三省六部制定,承襲北齊的六部分析政治,發展皇帝權力。內史省主事議政,主事封駁,主事行政。(隋朝制度影響深遠。)
| 此處敍述地方官制隋文帝撤銷六部,建立三省,權力歸屬朝廷,並強化中央集權,建立嚴密的官僚體系,增加皇室影響力。對之後的朝代都有借鑑意義。
| 隋朝疆域上,東北地區因戰爭因素,邊界維持在遼水。西域地區,隋朝戰勝突厥後,吞併伊吾郡。南方的佔領地域,隋朝敗高車後,取得河套地區,邊界拓展到陰山以北,降服突厥盟軍。西南地區,隋朝控制嶺南地區,設置珠崖郡和儋耳郡。(隋朝的疆域擴大使國家達到穩定)
| 外交政策上,隋朝主張宗藩體制,四方朝貢。不從隋朝命令者,多以戰爭解決。有國侵犯弱國者,隋朝出手幫助弱國擊敗強國。隋朝給予主動臣服的國家經濟補助,因此建立了萬邦來朝的恢弘格局,重現中國天朝上國的聲威。此種外交觀念,隋煬帝過於誇大,耗費人力和物力。(隋煬帝好大喜功,外交政策失策)
| 北方方面,突厥過去攻佔漠南和漠北,成為北方霸主。自佗缽可汗去世後,突厥政局混亂,各部爭權,583年,突厥南侵隋朝,隋文帝派兵迎戰,大敗突厥軍。其後長孫晟運用離間策略,讓突厥分裂東西兩部。599年,東突厥開民可汗投降隋朝,611年,西突厥處羅可汗也歸降隋朝,突厥威脅暫時解除。韋雲起率領突厥軍隊擊敗契丹軍,讓契丹臣服隋朝。(隋朝成功擊敗主要北方敵對勢力突厥,展現國力軍威,也為唐朝統一奠定了基礎。)
| 外族勢力方面,吐谷渾於青海、河西地區曾叛隋,史萬歲奉命征討,擊殺吐谷渾首領,滅其國。(隋朝擴張領土)
| 南方方面,隋朝統治南中國地區,設置南寧州監管蠻族部落。爨族曾反抗隋朝,史萬歲親自剿滅。爨族殘餘勢力分裂為東西兩部,東部稱烏蠻,西部稱白蠻。其中,白蠻即是在後世中國 تاريخ上赫赫有名的南詔、大理政權。(隋文帝致力平定南中叛亂。)
| 東北亞方面,國家林立,包含高句麗、新羅、百濟、倭國和流求。隋文帝滅陳朝後,高句麗開始備戰防禦隋軍侵犯。598年,高句麗嬰陽王領眾進攻遼西,隋文帝親徵,但因路途險峻,死傷慘重,被迫退兵。隨後,嬰陽王遣使求和,雙方締結和平協議。隋煬帝後繼隋文帝對高句麗的未竟之志,於612、613、614年三次大規模東徵高句麗,但均以失敗告終。百濟初年,遣使入隋,隋封百濟王餘昌為上開府、帶方郡公,並於隋滅陳時,因百濟提供後勤支援,贈予高官厚祿。隋煬帝時期,百濟曾對高句麗採取友好態度,疑似有意兩面討利。(隋煬帝時期,對外戰爭頻繁。)
| 繼承隋朝,唐朝綜合關隴、關東和江南文化,人才輩出。高熲擅長謀略,蘇威擅長總理政事,韋孝寬、賀若弼和韓擒虎擅長軍事,此外還有劉昉、鄭譯、李德林、元諧、元冑和宇文忻等重臣,共組強大集團。(隋朝人才濟濟)
| 584年,為了提升關中糧食運送,隋文帝命宇文愷興建廣通渠,並以此為契機,展開一系列運河工程,最終成就了隋唐大運河。這項龐大工程促進南北物資運輸和貿易,並將江南物資運往隋廷,鞏固隋朝開支。經過這些改革,隋前期政治、經濟和社會皆繁榮發展,出現開皇盛世。户口也由四百餘萬成長至八百幾十萬。隋朝社會高度富裕,可支援五六十年生活。(隋文帝對內措施得當)
| 隋朝的開皇盛世在隋文帝後期開始衰退。隋文帝晚年提倡嚴刑峻法,個性轉趨剛愎自用,疏遠功臣舊部,且不愛惜百姓,間接造成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的遠因。廢立太子的問題上,隋文帝本屬意長子楊勇,但楊勇奢侈浪費,太原之所以廢嫡立庶因文帝厭惡楊廣與張麗華的姦情,貶遷楊勇到太平宮,意圖廢黜楊勇而立陳後主之女蕭妃所生的次子蜀王楊秀或是太妃所生的四子漢王楊諒為太子,削減楊勇的羽翼,又擔心導致蕭妃和楊諒得勢,最終在高熲、楊素、獨孤皇后等人的勸諫下立心狠手辣、曾征討平定地方叛亂有功的晉王楊廣為太妃的養子。600年,隋文帝改立楊廣為太子,602年聽信楊廣、楊素讒言,廢黜楊秀,削減楊素的兵權,拜其為納言。604年楊廣發動仁壽宮變,楊素與獨孤皇后來勤政殿發現楊廣來意不軌,為楊廣所害,之後楊廣逼迫兄長楊勇和兒子楊昭自殺,處死了和楊諒有密切關係的楚王楊秀、衞王楊爽和秦王楊俊全家,軟禁皇后蕭氏母子在西宮,不久毒死漢王楊諒、齊王楊暕,以謀反的罪名誅殺楊勇、拒不就封的永安王楊祥、和反對派的大臣宇文述、李渾、宇文弼等人。後隋文帝暴斃,楊廣繼位,即隋煬帝。(楊廣弒兄殺父上台)
| 隋煬帝初期國勢仍強盛,政治上,他改革官制和租調制度,並創設進士科,這些措施均有創新。隋煬帝在經營東都、開運河、修馳道和築長城,促進關中地區與南北各地的經濟和貿易發展。同時,對四週國家展開征服,威服外族,擴張隋朝版圖。然而,隋煬帝為人急功好利且殘暴,這些行為實際上對社會造成破壞。由於長安位處偏西,糧食供應困難,604年隋煬帝派楊素、宇文愷於洛陽興建東都洛陽,並在第二年遷都洛陽,以掌控關東和江南經濟,也在洛陽抵禦吐谷渾。由於每月要動用民工二百萬人,且隋煬帝注重宮城完善奢華,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隋煬帝重用奸佞,鋪張浪費,魚肉百姓,民生凋敝。)
| 隋煬帝耗費大量資源和國力討伐四方,最終導致隋朝衰亡。隋朝初年,突厥勢力強盛,時常侵擾中國內地,隋朝被迫修建長城,重兵駐守。582年,突厥率四十萬大軍,長驅直入長城。583年,隋朝八路北伐突厥。隋將長孫晟用離間之計,使本來已經在北周時期分裂為東西突厥兩部的突厥汗國相互攻擊。599年,東突厥突利可汗戰敗降隋,611年,西突厥泥厥處羅可汗也降隋朝。605年,隋將韋雲起率領突厥士兵大敗契丹並控制伊吾地區,基本解決北方外患。除了北方外,位在隴西青海地區的吐谷渾汗國也時常入侵隋朝。596年隋文帝派光化公主與吐谷渾和親以安撫之,608年隋煬帝派軍佔領吐谷渾,史稱隋與吐谷渾之戰。隔年隋煬帝西巡張掖,設立河源郡、西海郡、鄯善郡和且末郡。(隋朝對外戰爭過多,導致民怨沸騰)
| 乃唐朝年間,隋煬帝楊廣巡視西北期間,吐谷渾首領伏允趁機聯合吐谷渾大將賀若輔及阿史那麴伯雅發動叛亂,進攻武威,隋朝損失十七萬人,616年,隋煬帝嗣子代王楊侑在張衡、薛道衡、薛德音的幫助下任命李淵為太原留守,617年,李淵和元文都、李世民配合起兵奪取關中地區,推翻隋朝,隋煬帝楊廣被迫自殺(李淵建唐滅隋)
| 隋煬帝徵戰屢發,勞民傷財,終招致嚴重的統治危機,早在隋煬帝大業六年(610年)就因為抗拒府兵制的徵召而爆發了四次民變,但都被隋軍迅速鎮壓。611年豫州道、冀州道、兗州道等發生黃河大水成災,淹沒四十餘郡,王薄率眾於兗州道的長白山(山東濟南市章丘區)發動民變,抵制隋煬帝東徵高句麗,唱出著名的《莫向遼東浪死歌》。民變的範圍主要集中在關東的豫州道、冀州道、兗州道、青州道和徐州道,不久就被隋軍鎮壓。613年,劉元進根據地吳郡建國號稱天子,同年被滅。直到楊素的兒子楊玄感於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舉兵叛變,隋朝的達官子弟紛紛參加,帶動全國各地紛紛叛亂。(隋末農民起義)
| 當時羣雄並起,數目眾多,主要勢力如下:河南地區有翟讓、李密的瓦崗軍。616年翟讓在李密的建議下,攻破金堤關(河南滎陽東北),控制滎陽諸縣。617年瓦崗軍攻破距東都洛陽的糧食存庫興洛倉。李密在軍中素有威信,翟讓禪讓瓦崗軍首領於李密。李密自封魏公,定都洛口。隨後,攻佔回洛倉,逼近洛陽城。內部紛爭讓李密陸續除掉翟讓等人。河北地區有竇建德的叛軍,616年領導河北各路義軍轉戰各州,控制河北大部分區域,建國夏,自封夏王。江淮地區以杜伏威、輔公祏勢力較強。613年,二人起兵反隋,佔領高郵,切斷隋煬帝與北方的聯繫。杜伏威自稱總管,以輔公祏為長史。(各地羣雄並起)
| 最後,太原留守李淵,與楊素之子李玄感合謀在晉陽起兵,很快奪取長安,擁立代王楊侑為帝,隋煬帝退守江都,618年被宇文化及所殺,宇文化及擁立隋煬帝堂侄隋王楊浩為帝,代王稱帝後不願受制於關中貴族,聯合尚書左僕射楊恭仁發動政變,楊侑禪讓李淵,李淵代周稱帝,定國號唐,改元武德。楊侑改封酅國公,其子楊愍後為王世充所殺,之後楊恭仁之子楊玄挺為報殺父之仇發動兵變,隋朝正式滅亡。(李淵建立李唐)
| 隋煬帝死後,其部將宇文化及立秦王楊浩為帝,後來又在黎陽擊敗李密的瓦崗寨軍,宇文化及自立為帝,楊浩被殺,宇文化及最後在李神通、竇建德等人的聯合圍攻下兵敗身亡,李密降唐後自恃功高謀反,結果兵敗身死。原先依附宇文化及的王世充為了報父仇,殺元文都自立為帝,竇建德和李唐聯合消滅王世充,王世充弟王仁則及子王玄應降唐,王世充降唐但被逼迫自殺,竇建德投降李唐後失勢被殺,竇建德殘部和部將紛紛降唐,至此大局已定,只剩下控制東南的杜伏威和輔公祏。核心將領紛紛投降唐朝,唐朝最後消滅了核心將領輔公祏,徐圓朗歸順唐朝。隋朝殘餘政權和各地的起義軍紛紛覆滅,天下歸於一統。(隋朝統治土崩瓦解)
| 楊侑死後,唐朝以楊侑姪子楊行基嗣酅國公。620年,隋煬帝遺孀蕭皇后和孫子楊政道在北方扶植漢王楊諒之子楊集山和齊王楊暕之孫楊侗,輔政大臣虞世基以年幼的漢王之子楊侗為隋恭帝,建立隋政權於江南的丹陽宮,與唐朝對峙。唐朝派李靖於621年攻陷丹陽宮,處死了楊侗,隋朝正式滅亡。(地方殘餘勢力被肅清)


隨唐朝代:承先啟後,繁盛輝煌
導言
隨唐朝代是中國歷史上承先啟後、盛世繁榮的時代。從南朝梁陳滅亡,至北宋初年,歷經隋、唐兩朝,逾三百年。這段時期政局相對穩定,經濟發展迅速,文化昌明,留下許多璀璨的文明瑰寶,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隋朝:承上啟下
隋朝由楊堅所建立,承繼了南北朝的分裂局勢。隋文帝勵精圖治,統一南北,開創了中國再次統一的大時代。隋朝注重制度建設,完善了科舉制度,創設了三省六部制,為唐朝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帝王 | 在位時間 | 重大事件 |
---|---|---|
隋文帝 | 581-604 | 統一南北,建立科舉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 |
隋煬帝 | 604-618 | 三次東徵高句麗,開鑿大運河 |
唐朝:繁盛輝煌
唐朝在隋朝的基礎上,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唐玄宗李隆基有著名的開元盛世,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昌明,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峯。
帝王 | 在位時間 | 重大事件 |
---|---|---|
唐高祖 | 618-626 | 建立唐朝 |
唐太宗 | 626-649 | 貞觀之治 |
唐玄宗 | 712-756 | 開元盛世 |
唐肅宗 | 756-762 | 平定安史之亂 |
唐憲宗 | 805-820 | 中興 |
隨唐朝代的輝煌成就
隨唐朝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成就,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政治
- 建立了完善的行政制度,三省六部製成為後世政治制度的典範。
- 推行科舉制度,廣招賢能入仕,促進了社會流動。
- 加強中央集權,統一思想,促進了社會穩定。
經濟
- 發展農業,修建大運河,促進經濟繁榮。
- 獎勵海外貿易,開通絲綢之路,促進國際交流。
- 實行均田制,保障了農民的基本生產權利。
文化
- 弘揚儒家思想,確立儒學的正統地位。
- 百花齊放,道教、佛教盛行,促進了思想自由。
- 文學藝術高度發達,湧現了李白、杜甫等傑出詩人。
- 科學技術進步,發明瞭火藥、印刷術等重大貢獻。
結論
隨唐朝代是中國古代史上承先啟後、繁盛輝煌的時代。這一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文化昌明,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隨唐文化的燦爛輝煌,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的驕傲和自豪。
延伸閲讀…
隋朝_百度百科
一口氣看完隋朝的歷史:雖然只存世37年,卻產生了兩位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