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仔細觀察過自己「鼻子跟嘴巴中間」這個小地方?就是那個常常被我們忽略的人中部位。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區域,其實藏著不少有趣的冷知識跟實用資訊,今天就讓我們來好好聊聊這個特別的位置。
說到人中,它可不只是臉部的一個過渡地帶。從中醫角度來看,這裡可是重要的急救穴位,用力掐按能幫助昏迷的人恢復意識。現代醫學也發現,這個區域的神經分布特別密集,輕輕觸碰就會有明顯感覺。難怪小時候跌倒撞到這裡,總是痛到眼淚直接飆出來!
人中部位小檔案 | 說明 |
---|---|
正式名稱 | 人中(Philtrum) |
長度 | 平均約1.5-2公分 |
敏感度 | 神經末梢密集區 |
特殊功能 | 中醫急救穴位 |
這個小凹槽在我們說話、吃東西時扮演著重要角色。你有沒有發現,當我們發某些音像是「ㄈ」或「ㄆ」的時候,上唇會自然地貼近這個位置?而且吃東西時如果湯汁沾到這裡,那種癢癢的感覺特別明顯,因為這裡的皮膚特別薄又敏感。
化妝師們對這個部位也很有研究,打亮人中可以讓五官看起來更立體。不少美妝部落客都分享過,用珠光筆輕輕點在這裡,整個唇形就會變得更精緻。下次化妝時不妨試試看,效果真的差很多!不過要小心別下手太重,否則會看起來像流鼻涕沒擦乾淨。
這個小地方還藏著演化的小秘密。科學家發現所有哺乳動物都有人中,它的存在讓我們的嘴唇能夠更靈活運動。想想看,如果沒有這個凹槽,我們可能就沒辦法做出噘嘴、吹口哨這些動作了。就連小寶寶吸奶的時候,也需要靠這個部位的配合才能順利進食。
1. 鼻子跟嘴巴中間那塊肉叫什麼?台灣人最常問的冷知識
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每天照鏡子都會看到的那塊在鼻子跟嘴巴中間的小肉肉,到底叫什麼名字啊?這個問題真的超多人問,但就是講不出來正確答案。其實這塊小肉肉有個專業的醫學名稱叫做「人中」,台語我們也會說「鼻下溝」,是不是突然覺得長知識了咧?
人中的位置超級重要,不只是臉部的一個小特徵而已。中醫理論裡面,人中還跟我們的健康狀況有關聯喔!老一輩的人常說,看人中的長短深淺,可以大概知道一個人的體質怎麼樣。雖然這種說法沒有科學根據啦,但還是蠻有趣的對吧?而且急救的時候,按壓人中穴還能幫助昏迷的人醒過來,這可是真的有用的小知識呢!
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一些關於人中的小知識,看完保證你會覺得這塊小肉肉原來這麼厲害:
項目 | 說明 |
---|---|
正式名稱 | 人中(Philtrum) |
台語說法 | 鼻下溝 |
中醫觀點 | 反映腎氣強弱,長而深代表體質較好 |
急救功能 | 按壓人中穴可刺激神經,幫助昏迷者清醒 |
演化意義 | 胎兒發育時臉部組織融合的痕跡 |
說到人中,其實每個人的長相都不太一樣。有的人人中比較明顯,有的人就比較平。這跟遺傳有很大關係,就像指紋一樣獨一無二。下次跟朋友聊天時,可以觀察一下大家的人中有什麼不同,保證會讓聚會變得很搞笑!不過要記得不要太認真盯著看啦,不然可能會被當成怪人喔。
人中的形狀還會隨著年齡改變耶!小朋友的人中通常比較淺,隨著長大會慢慢變明顯。老人家因為皮膚鬆弛,人中又會變得比較長。所以說這塊小肉肉其實默默記錄著我們一生的變化,想想還蠻神奇的。下次照鏡子的時候,不妨多注意一下自己的人中,說不定會發現一些以前沒注意到的小細節呢!
2. 為什麼鼻子跟嘴巴中間會長痘痘?醫師教你正確處理方式
每次照鏡子發現鼻子跟嘴巴中間冒出痘痘,真的超煩的對吧?這個位置特別容易紅腫痛,而且因為是臉部三角區,亂擠還可能引發感染。其實這個部位長痘痘跟皮脂腺分佈、生活習慣都有關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醫師建議的處理方式,讓你擺脫這個困擾!
首先要知道,這個區域皮脂腺特別發達,加上我們常常不自覺用手摸臉、戴口罩摩擦,或是吃完東西沒擦乾淨,都容易導致毛孔堵塞。另外像是熬夜、壓力大、吃太多油炸食物,也會讓這裡變成痘痘重災區。以下是常見原因跟對應解決方法的整理表格:
主要原因 | 具體表現 | 改善方式 |
---|---|---|
油脂分泌過盛 | T字部位泛油光 | 使用溫和控油洗面乳 |
毛孔堵塞 | 有白頭或黑頭粉刺 | 定期去角質(每週1-2次) |
細菌感染 | 紅腫化膿 | 塗抹消炎藥膏 |
荷爾蒙失調 | 生理期前特別嚴重 | 調整作息規律 |
醫師特別提醒,這個部位的痘痘千萬不要用手擠!因為臉部三角區的血管跟腦部相通,亂擠可能讓細菌跑進血液造成嚴重感染。正確做法是早晚用溫水清潔後,薄擦含有水楊酸或茶樹精華的消炎產品。如果痘痘已經發炎,可以冰敷減輕腫脹感,再搭配醫師開立的抗生素藥膏。平常也要注意保持這個部位的乾爽,避免使用太滋潤的保養品,口罩也要經常更換。
飲食方面也要多注意,這段期間盡量少吃辣、炸物和甜食,多喝水幫助代謝。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喝牛奶也可能讓痘痘更嚴重,可以改喝豆漿或植物奶替代。另外枕頭套每週至少要換洗一次,避免睡覺時臉部接觸到累積的細菌和油脂。如果痘痘反覆發作超過一個月,建議還是要去看皮膚科醫師,可能是內分泌或其他身體問題需要專業治療。
3. 如何保養鼻子跟嘴巴中間的敏感部位?美容師親授3招
最近天氣變化大,很多人都在問「人中」這個位置(就是鼻子跟嘴巴中間那條溝啦)老是脫皮、泛紅怎麼辦?其實這個部位超級嬌嫩,皮脂腺少又經常被摩擦,不好好照顧真的會鬧脾氣。今天就跟大家分享美容師朋友教我的實用保養法,簡單3招讓你跟敏感說掰掰~
第一招:清潔要溫柔
這個部位千萬不能用強力清潔產品!建議選擇胺基酸系或低泡型洗面乳,用無名指指腹輕輕打圈按摩(力道大概像在擦珍貴的玻璃藝品那樣輕)。記得水溫要控制在32-35度,太熱會讓皮膚更乾燥。如果是化妝的人,卸妝時要用化妝棉先敷10秒再輕拭,避免來回拉扯。
常見保養品成分推薦表
功效 | 推薦成分 | 要避開的成分 |
---|---|---|
保濕修護 | 神經醯胺、B5泛醇 | 酒精、薄荷醇 |
舒緩抗敏 | 積雪草、金縷梅萃取 | 果酸、水楊酸 |
防護強化 | 維他命E、乳木果油 | 香料、合成色素 |
第二招:保濕要夠力
美容師說這個部位最容易忽略保濕!洗完臉後要趁皮膚還微濕時,立刻塗上精華液(選質地像雞湯那種濃稠度的最適合)。特別推薦含有玻尿酸的產品,可以用「按壓」的方式幫助吸收。有個小技巧:塗完後用掌心輕輕包覆人中部位5秒,體溫能幫助成分滲透更深層。
第三招:防曬要確實
很多人擦防曬都會漏掉這個小區域,結果紫外線一照就容易色素沉澱。建議選擇物理性防曬(成分有氧化鋅那種),用無名指沾綠豆大小的量,從鼻頭往嘴唇方向單向塗抹。補擦時也別偷懶,可以用防曬棒直接滾過去,方便又不會弄花妝容。如果已經有脫皮現象,記得先擦修護霜再上防曬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