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糞池工作原理圖解|化糞池故障?專家支招
化糞池:村屋污水處理的關鍵 化糞池是村屋污水處理不可或缺的環節,它能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固體物質,減少污水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本文將詳細介紹化糞池的工作原理、作用、使用注意事項以及在香港的規範。 化糞池的工作原理 化糞池由沉澱池和消化池兩部分組成。污水首先流入沉澱池,較重的固體物質會沉澱至池底,而較輕的油脂等浮於水面。沉澱池內的污泥會定期由抽糞車抽走。經過初步沉澱處理後的污水再流入消化池。在厭氧細菌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機物會被分解成沼氣和水。沼氣可用於發電或加熱,而水則需要經過進一步處理後才能排放。 化糞池的作用 化糞池主要有以下作用: 沉澱固體廢物: 化糞池可將污水中較重的固體物質沉澱下來,減少其對後續處理設施的負荷。 厭氧消化: 在厭氧細菌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機物會分解成沼氣和水,降低其污染程度。 減少污水量: 經過化糞池處理後的污水體積會縮減,方便後續處理和排放。 防止水體污染: 化糞池處理後的污水可以達到一定的排放標準,減少對水體的污染。 化糞池的使用注意事項 使用化糞池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定期清理: 化糞池需要定期清理,一般每3-6個月清理一次。清理時需由專業人員進行,並做好安全防範措施。 避免傾倒化學物質: 化學物質會殺死化糞池中的厭氧細菌,影響其處理效果。 不要超負荷使用: 化糞池的處理能力有限,超負荷使用會導致處理效果下降。 做好安全防護: 化糞池內可能產生沼氣,在清理和檢查時需做好安全防護措施,防止中毒或爆炸。 化糞池的規範 在香港,化糞池的建設和使用需要符合《水污染管制條例》的規定。根據條例,所有村屋都必須安裝化糞池,並定期進行維護和清理。違反條例規定將被處以罰款。 參考資料 村屋污水排放指南 | 環境保護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