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醜寅日期怎麼看?3分鐘搞懂 | 農曆子醜寅日期超簡單查詢 | 子醜寅日期對照表2025最新
最近發現「子丑寅日期」這個概念在台灣越來越多人討論,其實就是傳統農曆結合地支記日的系統。這種記日方式在老人家口中常聽到,但現在年輕人可能比較陌生。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有趣的時間記錄方式,順便分享一些實用的對照表。 說到子丑寅日期,最直接的就是地支與日期的對應關係。傳統上一天分成12個時辰,每個時辰對應一個地支,從子時(23:00-01:00)開始,依序是丑、寅、卯…到亥時。這種記時法在農民曆、傳統節慶或是算命時都還很常見。比如今年中秋節落在農曆八月十五,對應的地支日就特別值得注意。 地支 對應時辰 現代時間 子 夜半 23:00-01:00 丑 雞鳴 01:00-03:00 寅 平旦 03:00-05:00 卯 日出 05:00-07:00 現在很多手機農民曆App都能查到當天的地支日,像我常用的「台灣農民曆」就有這個功能。前陣子幫阿嬤看醫生要選日子,她就特別交代要避開「沖煞」的地支日。這種傳統智慧雖然年輕人不太懂,但在某些重要場合,像是搬家、結婚、開市,老一輩還是會參考這些資訊。 有趣的是,地支日不只用在擇日,連傳統市場的攤販排班也會用到。像我常去的早市,賣魚的阿伯說他們輪休就是按地支日來排,這樣大家都能記得住。這種約定俗成的系統,在台灣民間其實還活得好好的,只是我們平常沒特別注意而已。下次看農民曆的時候,不妨多留意一下當天的地支日,說不定會發現一些有趣的巧合呢! 子醜寅日期怎麼看?農民曆日期查詢教學 每次翻開農民曆看到「子時」、「丑時」這些字眼就頭痛嗎?其實這些是古代用來計時的「地支時辰」,跟現在的24小時制是可以對照的喔!今天就用最生活化的方式,教你怎麼看懂這些傳統日期標記,以後看農民曆選日子再也不會霧煞煞啦~ 首先要知道,古人把一天分成12個時辰,每個時辰對應現在2個小時。最特別的是「子時」,它橫跨了前一天的23:00到隔天1:00,所以農民曆上常會看到「子時」分屬兩天的情況。下面這個表格幫你一次搞懂所有時辰: 地支時辰 現代時間 常見活動 子時 23:00-01:00 熬夜、值夜班 丑時 01:00-0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