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來本無形 走動便有聲 夏天無它熱 冬天有它冷」這個謎語的答案其實就是「風」啦!說到風啊,它真的是我們生活中最神奇的存在,看不見摸不著,卻能透過樹葉沙沙聲、窗戶咿呀響來刷存在感。台灣的夏天要是沒有海風吹拂,那個悶熱真的會讓人受不了;而冬天的東北季風一來,連羽絨外套都要乖乖拿出來穿。
說到風和運動的關係,就不得不提那些專為對抗風阻設計的運動鞋款。像PUMA這類品牌,他們家的跑鞋在鞋面網布和透氣孔設計上特別講究,就是要讓風能自由穿梭,幫雙腳降溫。這邊整理幾個熱門系列的透氣度比較:
鞋款系列 | 透氣網布層數 | 適合季節 | 風阻係數 |
---|---|---|---|
Velocity Nitro | 雙層立體編織 | 春、秋 | 中低 |
Liberate Nitro | 單層超輕量 | 夏季 | 低 |
Deviate Nitro | 三層複合式 | 冬季防風款 | 高 |
最近剛好遇到夏季折扣季,很多運動品牌都在出清過季商品。像那種冬天穿的防風跑鞋現在買最划算,雖然現在穿會有點悶,但等到東北季風來的時候就能派上用場啦!特別是在台灣這種海島型氣候,風大的日子特別多,一雙能防風又透氣的鞋子真的很重要。
記得有次在墾丁跑馬拉松,那種「生來本無形」的海風迎面吹來,本來以為會很涼快,結果反而增加跑步阻力,連鞋帶都被吹得啪啪響。後來才發現要選鞋面有流線型紋路的款式,才能減少風阻。現在逛運動用品店都會特別注意鞋舌和鞋跟的設計,有些會在這些地方加防風塗層,既不會太重又能擋住刺骨的寒風。
風到底是什麼?帶你認識這個無形卻重要的存在。每天我們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有時輕柔地拂過臉頰,有時卻狂暴得讓人站不穩腳步。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自然現象,其實是空氣大規模流動的結果,溫度差異讓空氣從高壓往低壓移動,就形成了我們熟悉的風。
你知道嗎?風對台灣人的生活影響超乎想像。夏天午後雷陣雨前的涼風、冬天刺骨的東北季風,甚至是颱風來襲時的狂風暴雨,都跟風脫不了關係。更別說風力發電現在已經成為台灣重要的綠能來源之一,這些巨大的風車在沿海地區隨風轉動的畫面,已經成為台灣特色景觀。
風級 | 風速 (m/s) | 台灣常見現象 |
---|---|---|
1級 | 0.3-1.5 | 煙會微微飄動 |
3級 | 3.4-5.4 | 樹葉沙沙作響 |
6級 | 10.8-13.8 | 撐傘困難 |
8級 | 17.2-20.7 | 樹枝可能折斷 |
12級 | 32.7以上 | 颱風來襲時的強風 |
風不只是氣象現象,它還深深影響著台灣的農業與漁業。農民看風向決定播種時機,漁民靠季風判斷出海日子。像新竹的九降風雖然讓當地人冬天要包得緊緊的,卻也造就了聞名全台的米粉和柿餅,這種獨特的風乾技術可是其他地方學不來的。就連我們平常吃的愛文芒果,也要靠蜜蜂在風的幫助下傳播花粉才能結果呢。
說到風的脾氣,那可真是變化多端。春天它溫柔地喚醒大地,夏天它帶來海洋的涼意,秋天它捲起落葉翩翩起舞,冬天它又變得冷冽刺骨。有時候它像個調皮的孩子,突然把路人的帽子吹跑;有時候又像個暴君,讓海面掀起驚濤駭浪。不過正是這種多變的性格,讓風成為自然界最迷人的存在之一。
最近天氣熱到爆,明明有風吹過來卻還是覺得超悶熱,到底為什麼夏天有風還是覺得熱?原來跟濕度有關!台灣夏天除了高溫,濕度常常飆到70%以上,這種「濕熱」的天氣會讓我們的身體散熱效率變差,就算有風也像在吹暖氣一樣難受。
人體主要靠汗液蒸發來降溫,但當空氣濕度太高時,汗水就不容易蒸發。這時候就算有風,也只是把周圍濕熱的空氣吹過來,反而會讓人更不舒服。像現在7月底這種天氣,走在路上根本就像在蒸籠裡,連風吹過來都是溫的!
下面這個表格可以清楚看出濕度如何影響我們的體感溫度:
實際溫度 | 相對濕度 | 體感溫度 |
---|---|---|
32°C | 40% | 32°C |
32°C | 60% | 36°C |
32°C | 80% | 42°C |
台灣海島型氣候特別容易讓人覺得悶熱,尤其是午後雷陣雨前後,濕度經常高達80-90%。這種時候就算躲在陰涼處,只要空氣不流通,汗水排不出去,整個人就會黏答答的超級不舒服。很多人以為開電扇就夠了,其實如果濕度降不下來,吹出來的風還是會讓人覺得熱。
另外要注意的是,濕熱天氣更容易中暑!因為身體散熱機制受到影響,體溫調節會變差。特別是老人家和小朋友要特別小心,建議可以開除濕機把室內濕度控制在50-60%左右,這樣就算溫度沒有降很多,人也會覺得比較舒服。
冬天寒風刺骨怎麼辦?3招教你有效保暖,這幾天氣溫直直落,出門真的冷到皮皮挫!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在地人都在用的保暖秘訣,讓你從頭暖到腳,不用再當發抖小可憐啦~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洋蔥式穿搭」,這招在台灣濕冷的天氣特別有用!不是叫你穿得像洋蔥人,而是要掌握「內薄外厚」的原則。最內層穿發熱衣或排汗材質,中間加件刷毛或羊毛衫,外層再套防風外套。這樣進到室內脫外套也不會太悶熱,超級實用!記得材質要選對:
部位 | 推薦材質 | 注意事項 |
---|---|---|
內層 | 聚酯纖維發熱衣 | 避免純棉會吸汗變冰 |
中層 | 羊毛/刷毛衣 | 選擇輕量款才不會臃腫 |
外層 | 防風防水外套 | 要有可調式帽兜更保暖 |
再來是很多人都忽略的「末梢保暖」,手腳冰冷真的會讓人整天都不舒服。建議隨身帶個暖暖包,放在口袋或貼在腰間,讓熱力從核心擴散。襪子要選羊毛材質的,鞋子最好有點厚度,避免地板的寒氣直接傳上來。騎機車的朋友一定要戴防風手套,手指凍僵真的很危險!
最後是「飲食調理」,喝對東西比穿再多都有用!早上出門前喝杯溫熱的桂圓紅棗茶或薑茶,整個身體都會暖起來。午餐可以吃點麻油雞或薑母鴨這類溫補的料理,但記得不要太油膩。隨身帶個保溫瓶裝熱水,小口小口喝比一次灌一大杯更能維持體溫。如果容易手腳冰冷的人,平常可以多吃點堅果或黑芝麻,從體內改善循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