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樹廣場舞超簡單教學 | 跟著睿睿跳紅棗樹舞蹈 | 糖豆隊紅棗樹舞完整版

最近在台灣的公園或廣場,總能看到一群阿姨們跳著輕快的「紅棗樹舞蹈」,那種跟著音樂搖擺的活力,真的會讓人忍不住想跟著動起來呢!這支舞其實是從對岸傳過來的廣場舞,但因為動作簡單又充滿韻律感,很快就在台灣的社區舞蹈班流行起來了。

這支舞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把傳統農村的採棗動作融入現代舞步,像是模擬摘紅棗的「採摘手勢」,還有表現棗樹隨風搖曳的「擺腰動作」,都讓整支舞充滿畫面感。我觀察過幾個舞蹈班教學,發現大家最愛的就是副歌部分的「轉圈搭肩」動作,一群人圍成圈邊跳邊笑,氣氛超級歡樂!

為了讓想學的人更清楚,我整理了一些基本動作要領:

動作名稱 節拍數 要領提示 常見錯誤
棗枝搖擺 8拍 雙手如樹枝左右自然擺動 手臂太僵硬
豐收採摘 16拍 交替做採摘狀配合墊步 忘記換手
團圓轉圈 32拍 牽手順時針轉保持節奏 轉太快導致脫隊

音樂選用的是帶點民謠風的《紅棗樹》,節奏明快但不會太快,特別適合中老年人活動筋骨。現在很多社區活動中心都有開課,聽說最資深的老師已經教出上百個學生了。有次我去採訪,看到七十歲的阿嬤跳得比年輕人還靈活,她說這支舞讓她找回年輕時在果園工作的回憶,邊跳邊哼歌的樣子真的很可愛。

最近還發展出不少變化的版本,像是加入扇子或彩帶的「道具版」,或是年輕人改編的「街舞混搭版」。不過最受歡迎的還是糖豆舞蹈隊那個原汁原味的版本,動作設計得很貼合歌詞意境,像是「家鄉那棵紅棗樹」這句時會做眺望遠方的動作,特別能引起共鳴。

紅棗樹舞蹈

紅棗樹舞蹈是誰發明的?台灣廣場舞媽媽們的最愛

最近在公園或社區廣場,總能看到一群媽媽們隨著輕快的音樂跳著「紅棗樹」舞蹈,這支舞到底是誰發明的呢?其實這支舞是從中國大陸傳過來的廣場舞,但經過台灣媽媽們的改良後,加入了更多活潑的動作和本土元素,變成現在大家熟悉的版本。舞蹈簡單易學,節奏明快,特別適合中老年人活動筋骨,難怪會成為台灣廣場舞的熱門選擇。

這支舞的特色在於手部動作像在摘紅棗一樣,搭配輕快的步伐,音樂通常選用節奏感強的民歌或流行歌曲改編版。很多社區舞蹈班都會教這支舞,甚至有些里長還會舉辦紅棗樹舞蹈比賽,讓媽媽們有機會展現練習成果。

紅棗樹舞蹈特點 說明
起源 中國大陸傳入,台灣改良版
適合族群 50歲以上女性為主
音樂類型 民歌或輕快流行歌
練習時間 通常早晚各1小時
流行地區 全台公園、社區廣場

在台灣,跳紅棗樹舞蹈已經不只是運動,更是一種社交活動。媽媽們透過每天固定的舞蹈時間,互相交流生活點滴,建立深厚的友誼。有些舞蹈團體還會自製統一的服裝,在特別節日時表演,成為社區裡的一道亮麗風景。隨著健康意識抬頭,這類低強度、有趣味性的舞蹈越來越受歡迎,不少年輕人也開始加入這個行列。

舞蹈動作雖然簡單,但要跳得好看也需要下功夫練習。常見的基本動作包括踏步、轉圈、拍手等,配合音樂節奏變化隊形。有些資深的舞蹈老師會加入自己的創意,讓整支舞看起來更豐富。現在YouTube上也能找到很多教學影片,讓想學的人可以隨時跟著練習。

什麼時候跳紅棗樹舞蹈最適合?清晨傍晚都OK!這支源自台灣農村的養生舞蹈,因為動作溫和又帶點趣味性,最近在公園和社區中心超級夯。其實啊,跳紅棗樹舞蹈根本不用挑黃道吉日,重點是要配合自己的生理時鐘和天氣狀況,才能跳得舒服又有效果。

先說說清晨時段,很多阿公阿嬤都愛在5-7點太陽剛出來時跳,這時候空氣清新又不會太熱,做完暖身後跳個20分鐘,整個人都精神起來了。不過要提醒早起族,如果前一天熬夜或下雨地面濕滑,還是晚點再跳比較安全。我自己就遇過鄰居王媽媽太早跳結果扭到腳,休養了兩週才能繼續跳呢。

傍晚時段也是熱門選擇,特別是下班後的6-8點這個區間。這時候跳不僅能消除整天工作的疲勞,還能幫助晚餐消化。記得要避開吃太飽馬上跳,最好飯後休息30分鐘再開始。最近我們社區廣場每到傍晚就自動組成一團,連隔壁賣鹹酥雞的老闆收攤後都會來跳兩下,氣氛超歡樂的!

時段 適合族群 注意事項
清晨5-7點 早起族、退休人士 注意保暖,避免地面濕滑
傍晚6-8點 上班族、家庭主婦 飯後需間隔30分鐘
其他時段 彈性作息者 避開正午烈日或深夜時段

說到天氣影響,夏天最適合在清晨或黃昏跳,避開中午的紫外線。冬天就可以選早上9點後或下午3點前,趁有太陽的時候跳比較暖和。我們社區的李老師還特別整理了一份季節調整表,建議大家夏天穿排汗衫、冬天加件薄外套,連舞蹈節奏都可以隨氣溫微調呢。上個月颱風來臨前,氣壓變化大,好幾個團員都說跳起來特別費力,這種時候把動作放慢點反而更舒服。

紅棗樹舞蹈

最近好多台灣朋友都在問:「紅棗樹舞蹈到底在跳什麼?簡單易學的肢體動作」其實這支舞超適合台灣人學的啦!靈感來自農村採收紅棗的日常動作,把摘棗子、搖樹枝這些生活化的動作變成可愛的舞蹈,跳起來特別有親切感。重點是動作真的不難,就算沒有舞蹈基礎也能很快上手,阿公阿嬤跟著跳都沒問題~

這支舞最棒的地方就是把務農的動作藝術化,像是「雙手採棗」的動作要掌心朝上輕輕捧起,然後「搖晃樹枝」則是手臂左右擺動帶點俏皮的感覺。記得腰部要跟著微微扭動,這樣整體看起來才不會太僵硬。我發現很多台灣人一開始跳都會害羞不敢動,其實放開來跳反而更有味道喔!

動作名稱 分解步驟 小技巧
採紅棗 雙手交替向上採摘 手指要放鬆像真的在摸棗子
搖樹枝 手臂左右自然擺動 配合膝蓋微蹲更有律動感
曬紅棗 雙手從頭頂慢慢滑落 想像陽光灑在手掌上的溫暖感

音樂搭配也很重要,建議選用輕快的台灣民謠或是帶點鄉村風的曲子。我個人最愛用《採紅菱》的旋律來跳,那個節奏跟紅棗樹舞蹈超級搭!跳的時候記得保持微笑,想像自己真的在豐收的棗園裡,動作會自然很多。要是覺得記不住動作順序,可以先從「採8下、搖4下」這樣的口訣開始練習。

服裝方面不用太講究,穿得舒服最重要。很多社區舞蹈班都推薦棉麻材質的上衣配寬褲,再綁條頭巾就很有農家姑娘的fu~最近天氣開始轉涼,傍晚在公園跳這個舞特別舒服,流點汗又不會太累,難怪這麼多台灣媽媽們愛組團一起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