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妻:教科書沒教的事|荊妻:古詩詞中的靈魂
荊妻:古時謙稱妻子,見證樸素愛情 荊妻,是古時候對自己妻子的謙稱,意為貧寒之妻。在古代,人們的生活普遍較為貧困,夫妻之間的生活更是簡樸。荊妻一詞,正是體現了這種樸素而真摯的愛情。 荊妻的由來 荊妻的稱呼源於一個典故。西漢時期,文學家枚乘在《上書諫吳王》中,曾提到 ” 臣聞昔者吳王夫差有臣二人,曰伍員曰伯嚭。伍員諫君,不聽,反以流死。伯嚭善諛,迎合君意,卒以滅吳。今大王亦有二人,臣願大王察之。 ” 在這段話中,枚乘將伍員比作忠臣,將伯嚭比作奸臣,並以此來勸諫吳王。 枚乘在描述伍員時,用到了 ” 其妻勸之曰,’君行必死,妾何以為生?’ 吳員曰,’夫以事君,義之所當為也,生死非所計。’ 遂行 ” 的句子。這段話描寫了伍員妻子勸阻他赴死的場景。伍員妻子並沒有因為丈夫的事業而勸阻他,而是對他表示了堅決的支持,這體現了古代婦女對丈夫的忠貞和愛護。 枚乘用這段話來諷刺吳王,意思是説吳王身邊也有像伯嚭這樣的人,他們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國家的安危。而像伍員這樣忠於國家的臣子卻受到排擠,最終導致了吳國的滅亡。 伍員妻子的形象在後世廣為流傳,人們將她稱為 ” 荊釵布裙 ” 的典範,用來形容賢惠的妻子。後來,人們也用 ” 荊妻 ” 一詞來稱呼自己的妻子,以表示對妻子的敬愛和尊敬。 荊妻的寓意 荊妻一詞不僅僅代表着貧寒,更代表着一種樸素而真摯的愛情。在古代,夫妻之間生活簡樸,但感情卻十分深厚。他們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荊妻的稱呼正是對這種愛情的讚美和肯定。 在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們對愛情的追求依然沒有改變。人們仍然渴望得到真摯而持久的愛情,就像荊妻和伍員之間的愛情一樣。 荊妻的表格 詞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