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子的歷史原來這麼有趣! | 你知道盤子是怎麼來的嗎? | 盤子演變史大公開
盤子由來:從古早到現代的演變故事 講到「盤子由來」,其實可以追溯到好幾千年前的人類文明。最早期的盤子根本唔係我哋而家見到嘅陶瓷或塑膠,而係用天然材料臨時做成嘅。古早人會用大片樹葉、竹筒,甚至係扁平嘅石頭來盛裝食物,呢啲就係最原始嘅「盤子」啦! 隨著人類文明進步,盤子嘅材質同形狀都開始有咗好大變化。下面呢個表格簡單整理咗唔同時期盤子嘅特點: 時期 主要材質 特色 石器時代 石頭、貝殼 厚重耐用,但唔方便移動 青銅時代 青銅、陶土 開始有精美花紋同造型 中世紀 陶瓷、木製 貴族使用銀製盤子顯身份 工業革命後 瓷器、琺瑯 大量生產,走入尋常百姓家 現代 塑膠、美耐皿 輕便耐摔,款式多變 講到現代嘅盤子,真係同古早時期差好遠。而家我哋用嘅塑膠盤又輕又唔怕摔,仲有各種可愛圖案。美耐皿材質嘅盤子更加係餐廳同家庭嘅常客,耐熱又容易清洗。不過要講最經典嘅,一定係台灣人最愛嘅「紅花碗盤」,呢種傳統圖案嘅陶瓷盤子陪住好多台灣人長大,到而家都仲係唔少家庭嘅心頭好。 科技進步讓盤子嘅功能越來越多,有啲仲加入咗智能元素。例如可以保溫嘅電子盤,或者係內置感應器嘅盤子,可以測量食物重量同溫度。雖然呢啲新式盤子好方便,但係傳統嘅陶瓷盤子依然係唔少人嘅最愛,特別係嗰種手作嘅溫度同質感,真係機器做唔到嘅。 講到盤子嘅使用習慣,台灣同其他地區都有啲唔同。台灣人好鍾意用深盤來裝湯麵,因為可以裝多啲湯汁;而西式餐點就偏好用平盤,方便擺盤同分食。仲有台灣特有嘅「辦桌文化」,嗰種紅色大圓盤真係充滿台灣味,見到就會諗起熱鬧嘅婚宴場合。 盤子最早是誰發明的?考古發現顛覆想像 大家每天吃飯都在用盤子,但你有想過盤子最早是誰發明的嗎?最近考古學家在中國江西仙人洞遺址挖到距今2萬年前的陶盤碎片,直接把人類使用盤子的歷史往前推了好幾千年!這發現真的超驚人,原來我們的老祖先這麼早就懂得用盤子裝食物了。 以前學歷史課本都說陶器是新石器時代的產物,大概8千到1萬年前才出現。但這次找到的陶盤碎片經過碳14檢測,竟然有2萬年歷史,完全打臉傳統認知。考古團隊還發現這些早期陶盤內側有明顯的燒焦痕跡,推測可能是用來加熱食物的,根本就是史前版的微波爐概念啊! 考古發現地點 年代 特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