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庭院設計5大重點 | 小陽台也能打造日式庭院 | 日式庭院必備元素一次看
日式 庭院總是給人一種寧靜致遠的感覺,那種簡約中帶著禪意的氛圍,讓人一走進去就忍不住放慢腳步。說到打造這樣的空間,其實不一定要很大的面積,就算只是陽台一角,只要掌握幾個關鍵元素,也能營造出濃濃的和風情調。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自然素材」的運用,像是石板、砂礫、竹籬這些都是基本配備。我特別喜歡用「枯山水」的設計概念,不用真的挖水池,只要用白砂耙出波浪紋路,再搭配幾塊造型石頭,馬上就有那種侘寂的美感。記得石頭的擺放要遵循「三尊石組」的原則,主石、副石、添石的比例大概是5:3:2,這樣看起來最和諧。 元素 常見材質 擺放技巧 石景 玄武岩、花崗岩 奇数組合,高低錯落 砂紋 白川砂、矽砂 從單一方向耙出同心圓紋路 植栽 黑松、楓樹、苔蘚 保持自然生長形態 說到植物選擇,真的不用太複雜,重點是要有層次感。最上層可以種棵姿態優美的黑松,中間層搭配紅楓或山茶花,地面就用苔蘚鋪底,這樣四季都有不同風景。我發現很多台灣朋友會犯的錯誤是把植物修剪得太整齊,其實日式 庭院講究的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效果,稍微保留些野趣反而更對味。 燈光的安排也是營造氣氛的關鍵,傳統的「雪見燈籠」或「埋地燈」都很適合。特別推薦用3000K左右的暖黃光,傍晚亮起來的時候,光影透過和紙燈罩灑在砂紋上,那個畫面真的會美到讓人屏息。記得燈具要放在視線以下的位子,這樣才不會破壞整體的沉靜感。 維護方面其實比想像中簡單,重點是定期清理落葉和保持砂紋的線條。我每個週末都會花半小時用竹耙重新整理砂面,這個過程本身就很療癒。苔蘚區記得要保持濕度,夏天早晚各噴一次水,冬天就看情況調整。如果發現石頭長青苔也不用急著刷掉,那種經過時間沉澱的痕跡反而更有味道。 想要打造一個充滿禪意的日式庭院嗎?今天就來分享「日式庭院設計要點:新手也能輕鬆入門的5個技巧」,讓你不用花大錢請設計師,自己動手就能營造出療癒的日式氛圍。日式庭院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的簡約與自然,透過幾個關鍵元素的搭配,就能讓你的戶外空間瞬間充滿和風情調。 首先,石材的運用是日式庭院的靈魂。你可以選擇不同形狀的踏石來鋪設小徑,搭配砂礫或碎石營造出枯山水的意境。記得石頭的擺放要自然不刻意,就像隨意散落在大地上一樣。再來就是植物的選擇,日式庭院偏愛常綠植物如松樹、竹子,搭配苔蘚或楓樹,營造出四季不同的景致變化。植物不用多,重點是要有層次感。 元素 推薦選擇 擺放技巧 石材 踏石、砂礫、景石 自然散落,避免對稱 植物 松、竹、楓、苔蘚 高低錯落,營造層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