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國旗設計之謎|大清帝國國旗演變史
大清帝國國旗:歷史變遷與象徵意義 自入關以來,大清帝國歷經數個朝代,也經歷了國旗變革的過程。本文將探討大清帝國國旗的歷史演變及其象徵意義。 朝代 國旗 使用時間 特色 後金 紅底黃龍旗 1616 – 1636 旗幟以鮮紅色為底,中央繪製一條五爪金龍 清初 黃底黑龍旗 1636 – 1862 旗幟以明黃色為底,中央繪製一條墨黑色的四爪蟠龍 清末 黃龍旗 1862 – 1912 旗幟以明黃色為底,中央繪製一條黃色五爪蟠龍 後金紅底黃龍旗 努爾哈赤於1616年建立後金,以紅底黃龍旗作為國旗。旗幟以鮮紅色為底,象徵著皇太極的勇猛和力量。中央繪製一條五爪金龍,象徵著皇權至高無上。 清初黃底黑龍旗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並將國旗改為黃底黑龍旗。旗幟以明黃色為底,代表著皇室的尊貴和權威。中央繪製一條墨黑色的四爪蟠龍,象徵著皇權的威嚴和不可侵犯。 清末黃龍旗 1862年,清政府推行洋務運動,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為了與國際接軌,清政府將國旗改為黃龍旗。旗幟以明黃色為底,象徵著皇室的尊貴和權威。中央繪製一條黃色五爪蟠龍,象徵著皇權的威嚴和不可侵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