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易經的朋友一定對六十四卦順序不陌生,但要記住這些卦象的排列可不是件簡單的事。其實卦序分為「先天卦序」和「後天卦序」兩種系統,前者是伏羲根據陰陽變化推演出來的,後者則是文王重新編排的版本,兩者各有其深意和用途。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讓很多初學者頭痛的排列規則,看完你會發現其實沒那麼難懂!
先來說說最常見的文王卦序,也就是《周易》裡用的那套。這個排列可不是隨便排的,它把六十四卦分成上經三十卦和下經三十四卦,上經講天地萬物的生成,下經講人事變遷。比如開頭的乾坤兩卦代表天地,接著是屯卦描述萬物初生的狀態,這種安排就像在講一個完整的故事。下面這個表格列出前十二卦的順序,你可以感受一下它的邏輯:
卦序 | 卦名 | 卦象 | 簡要意義 |
---|---|---|---|
1 | 乾 | ☰ | 天行健 |
2 | 坤 | ☷ | 地勢坤 |
3 | 屯 | ☳ | 萬物始生 |
4 | 蒙 | ☶ | 啟蒙教化 |
5 | 需 | ☵ | 等待時機 |
6 | 訟 | ☰ | 爭訟糾紛 |
7 | 師 | ☷ | 行軍作戰 |
8 | 比 | ☳ | 親附依靠 |
9 | 小畜 | ☴ | 小有積蓄 |
10 | 履 | ☱ | 謹慎行事 |
11 | 泰 | ☷ | 天地交泰 |
12 | 否 | ☰ | 閉塞不通 |
至於先天卦序就更數學化了,完全按照陰陽爻的組合規律排列。從坤卦(全是陰爻)開始,到乾卦(全是陽爻)結束,中間的六十二卦則是陰陽逐漸變化的過程。這種排列方式在占卜時特別好用,因為它把卦象的對稱性和變化規律表現得一清二楚。比如你會發現每兩個卦象之間通常只差一個爻的變化,這種細微的差異往往就是解卦的關鍵所在。
要記住這些卦序,有個小訣竅就是理解它們的「非覆即變」原則。簡單說就是相鄰的兩個卦要麼是上下顛倒(覆),要麼是陰陽相反(變)。比如第三卦屯卦和第四卦蒙卦就是上下顛倒的關係,而第十一卦泰卦和第十二卦否卦則是陰陽完全相反的對卦。掌握這個規律後,記卦序就變成在玩拼圖遊戲,會發現很多有趣的對應關係。
1. 六十四卦順序到底是怎麼排的?初學者必看懶人包
剛開始學易經的時候,看到六十四卦的順序真的會一頭霧水,為什麼是乾卦排第一、坤卦排第二?後面又怎麼接下去?其實這個排序叫做「周易卦序」,是周文王整理出來的,裡面藏著一套邏輯,今天就來幫大家拆解這個排列的奧秘!
六十四卦的排列不是隨便亂排的,而是按照「非覆即變」的原則。簡單來說就是兩兩一組,要嘛是上下顛倒(覆),要嘛是陰陽相反(變)。比如說第三卦「屯」和第四卦「蒙」就是上下顛倒的關係,而第五卦「需」和第六卦「訟」則是陰陽完全相反。
卦序 | 卦名 | 卦象 | 與前一卦關係 |
---|---|---|---|
1 | 乾 | ☰ | – |
2 | 坤 | ☷ | 陰陽相反 |
3 | 屯 | ☳ | – |
4 | 蒙 | ☶ | 上下顛倒 |
5 | 需 | ☵ | – |
6 | 訟 | ☰ | 陰陽相反 |
從上表可以看到,前六卦就已經展現了「非覆即變」的排列規則。這種排列方式讓六十四卦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前後卦之間都有關聯性。比如第一組乾坤代表天地,第二組屯蒙講萬物初生,第三組需訟講飲食爭訟,這樣一路發展下去就像在講一個完整的故事。
另外要注意的是,六十四卦分為「上經」和「下經」兩部分,上經從乾坤開始到坎離結束共30卦,講的是天道;下經從咸恆開始到既濟未濟共34卦,講的是人道。這種分法也影響了卦序的排列,讓整個系統更有層次感。初學者在背卦序的時候,可以先把上下經分開來記,會比較容易上手喔!
2. 為什麼學易經要先搞懂六十四卦順序?老手經驗談
最近很多朋友問我:「學易經到底要從哪裡開始?」我的答案永遠是:「先把六十四卦的順序搞懂再說!」這就像學英文要先背26個字母一樣,基礎打穩了後面才會順。很多人一頭熱想直接解卦,結果連卦象都記不住,根本就是在瞎子摸象啊!
我剛開始學的時候也覺得六十四卦超難記,後來發現它其實是有邏輯的。就像下面這個表格,把卦象分組來看會清楚很多:
卦組 | 代表卦象 | 特點 |
---|---|---|
乾坤 | 乾為天、坤為地 | 天地定位,萬物始生 |
屯蒙 | 水雷屯、山水蒙 | 創業維艱、啟蒙階段 |
需訟 | 水天需、天水訟 | 等待時機、爭訟糾紛 |
師比 | 地水師、水地比 | 行軍作戰、親附比較 |
記住這些基本組合後,你會發現後面的卦象都是前後呼應的。比如「泰卦」和「否卦」就是一組對照,講的是通達與閉塞的狀態。老實說,我當初就是靠這個方法,花了兩個月把六十四卦的順序背得滾瓜爛熟,現在解卦時根本不用翻書,直接就能聯想到前後卦的關係。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是,六十四卦的排列其實隱藏著人生發展的軌跡。從最初的「乾卦」講自強不息,到最後的「未濟卦」表示事情尚未完成,整個過程就像在說一個完整的人生故事。很多資深老師都說,能把六十四卦順序倒背如流的人,解卦時自然會有一種直覺,這就是因為理解了卦與卦之間的連貫性。
我常跟學生說,與其急著學占卜技巧,不如先把六十四卦當成老朋友認識。每天花10分鐘看一個卦,兩個月後你會發現自己看事情的角度都不一樣了。像我現在看到任何狀況,腦中都會自動浮現對應的卦象,這種感覺真的很妙!
3. 卦序背不起來?3個台灣人常用的記憶小技巧,其實只要用對方法就能輕鬆記住!很多初學易經的朋友都會卡在六十四卦的順序,今天就跟大家分享我們台灣人最愛用的記憶妙招,保證比死背硬記有效多了。
首先推薦「口訣聯想法」,這招在台灣的易經讀書會超流行!把卦序編成押韻的口訣,像是「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這種,唸起來順口又好記。我自己還會把每句口訣配上畫面,比如「需訟師」就想像成律師在法庭上喝飲料(需)打官司,荒謬的畫面反而更容易烙印在腦海裡。
再來是「生活場景掛鉤法」,台灣人最擅長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可以參考這個對照表:
卦象 | 生活聯想 | 記憶點 |
---|---|---|
乾卦 | 台北101 | 最高樓象徵天 |
坤卦 | 嘉南平原 | 廣闊大地 |
屯卦 | 新生兒 | 萬物初生 |
蒙卦 | 幼稚園 | 啟蒙階段 |
最後是「手機錄音反覆聽」,這招特別適合通勤族。用台語或國語錄下卦序解說,搭捷運時循環播放,不知不覺就記起來了。記得要用自己的聲音錄,效果比聽別人錄的好三倍!台灣很多易經老師都推薦學生這樣做,連菜市場阿姨都說有用。
這些方法都是台灣人實際驗證過的,像是把「咸卦」記成鹹酥雞(台語發音類似),或是用捷運站名來對應卦象。下次看到卦序卡關時,不妨試試這些接地氣的記憶法,保證比對著書本發呆來得有效!